的任何暗示。
看着马车离去的背影,李善心想今天这一幕演出到底是成功了还是演砸了呢?
玄奘肯定是贞观年间才启程西去的,如今才武德四年,按道理来说,应该对天竺传来的经书非常感兴趣才对……李善不禁猜测,难道那和尚已经有了西去求经之心?
既然第一套方案没能解决,那么只能用备选方案了,李善招手叫来朱八,“准备好了?”
“早就准备好,已经让人跟上去了,晚上就知道那和尚在哪儿落脚。”
第九章 作死啊
清晨时分,长安城内各坊开门放行,人心涌动,杂声不绝于耳,临近永阳坊、和平坊的居民侧耳听见隐隐传来的钟声。
虽当今圣人尊道抑佛,但之前天下分崩数百年,佛教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占据了半个永阳坊和大半个和平坊的大总持寺乃前隋文帝下令修建,是主持重建洛阳都城的将作大匠宇文凯的手笔,占地极广,内有高逾百米的恢弘佛塔,为一时名胜。
到了唐初,大总持寺已成长安城第一等大寺,外地云游而来的僧人大都选此地挂单。
幽幽佛钟声中,盘腿坐在蒲团上的玄奘缓缓睁开眼。
自幼长于洛阳净土寺,十一岁剃度出家已能熟读《法华经》,十八岁听解《摄大乘论》,三日后即升座为其他法师讲解,人人为之惊叹,二十岁受具足戒后足迹遍布天下,寻访名师,随其兄再返长安之时,名望已隆。
玄奘,早在他还没有开始那开天辟地壮举之前,已经是长安佛界的佼佼者,诸多高僧不吝公开宣称,此乃佛门千里驹。
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有资格代十大德考核寺庙裁撤的,更何况因为前隋两任帝王均信佛,关中大小寺庙比比皆是,十大德多年过花甲,哪里有那般精力。
有沙弥在外间禀报有人要见,玄奘眉头一皱,他自小醉心佛学,此次不得已接下查验寺庙之事,却没想到被牵扯进政治漩涡之中。
“罢了罢了,不如西去,不如西去……”玄奘在心里喃喃念叨。
从昨日到现在,这个念头一直在玄奘脑海中盘旋,这几年游历天下,再回长安,心中疑虑更盛,各地法典不一,所述有异。
直到昨日,玄奘猛然醒悟,西去天竺,方能解惑。
历史上的玄奘是在一位胡僧的鼓动后下定决心西行取经,但这些念头早已经深埋在他内心深处。
沙弥补充了句,“是东山寺来人。”
玄奘立即想到了昨日那位丰神俊朗的少年郎,“请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