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144节
“还是他自己将算盘传开的……”房玄龄笑道:“李善亦有诗才?”
房遗直将今日席间的那两首诗吟诵了遍,“据说后一首非他之作。”
“再说吧。”房玄龄挥手让长子退下,心想科举乃吏部之权,吏部尚书封德彝曾任天策府司马,但态度有点晦暗不明,今年铨选……基本上只挑门阀世家子弟。
正要落笔,房玄龄突然无来由的想起第一次听到李善名字的场景,那是在文学馆中,那日还有个少年郎也频遭好评。
也是姓李,李什么来的?
对了,李白。
第二百一十章 村内纷争(上)
天气愈发冷了,李善有点怀疑自己对阿史那社尔那番话不是胡扯,真的是一年冷过一年,去年明明没这么冷的。
裹着厚重皮袄的李善呆坐在椅子上,搬着手指算,小冰河时期,记得封建时代之前有一次,不知道是商还是周,东汉末年到三国西晋肯定是一次,唐末五代是一次,明末是一次,好像一共就这四次……
不过史书上也说的很清楚,突厥败亡,是有天气原因的,草原寒冷,牛羊马匹冻毙,大面积饥荒,再加上唐军精骑在大雪天的突袭……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李善突然想起了这句诗,好像是唐中期的边塞诗,如果这一世苏定方还有这番经历,这首诗倒是能用得上的。
这几日,李善看似在温习,实则脑子里在盘算三件事。
其一,怎么赚钱。
其二,天太冷了!
其三,到底用什么诗?!
翻了翻手边的诗集,李善随手丢开,这个时代还没有雕版印刷术,公开的诗集出版几乎没有,他想搜集诗集,来判断脑海中的存货到底有没有出现……难度有点大。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李善从房遗直送来的一本诗集中发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五代南梁琅琊王氏族人王籍的作品。
啧啧,好险啊!
外面闹哄哄的一片,李善精神一阵,将皮袄裹了裹,带着小蛮就往前面去了,温习……真的没必要,填空题基本都有把握,释义大都也凑合的过去。
房遗直、宇文士及都说过,进士科……主要就是看你杂项,也就是诗文的水平。
大门右侧,原本的炊房已经完全变了个样,二十多人正在旁观两个妇人正在烧火做饭。
呃,主要看的不是做饭,而是两个妇人正在使用的土灶。
这是李善画了图纸,又详细解释,从村中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