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起身扶住李善,却久久无语,类似的思路他也有一些模糊的考虑,但并未从历史、天下两个角度去思索……天下思定,这是长时间中土分裂、战争带来的期盼。
简而言之一句话,切合大势。
李善继续扬声道:“前魏力抗柔然,后突厥取而代之,虽如今东西分立,但号称控弦百万,年年南侵,关中、河东、河北,无不伏于马蹄之下。”
“殿下扫荡天下,非一人之力,身边英杰繁星点点,猛将谋臣大半都为秦王一脉。”
“即使如今在江南的赵郡王、李药师麾下大将,多为殿下旧部。”
“如今就算殿下散天策府,闭门称病,就此俯首,难道太子会用他们吗?”
“太子会信任房玄龄、杜克明吗?”
“太子敢以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领兵吗?”
李世民神色变幻莫测,断然道:“决计不会……即使是父亲,也不会……”
“殿下乃军中之胆,若是俯首,将无战心,军无战意。”
“待到他日,突厥破关,横尸遍野,天下再度大乱。”李善面无表情的说:“听闻太子曾割地突厥,只怕要重演衣冠南渡故事。”
李世民默默点头,他很清楚,面对突厥的威逼,李建成非常有可能选择退让而不是抗衡。
“天下再分裂百年,数百年……以待来日?”
“殿下之名,有民。”
“故当为民虑。”
李善的长篇大论告一段落,他默默的看着还在思索的李世民,轻声道:“这便是在下择殿下的原因。”
“这个理由,够充分吗?”
第三百三十章 密会(下)
当李善问出这句话,李世民登时心神大畅。
他曾经想过与这位短短两年内名声鹊起的少年郎的第一次正式会面中,对方会说些什么……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对方送上的是一份这样的重礼。
虽军功盖世,但太子未有失德,嫡次子欲夺嫡东宫,虽是天家皇权之事,但终归属一个“篡”字。
无论在什么时代,名正言顺总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是李世民最期盼的……权倾朝野、军功赫赫,并不是他夺嫡的理由。
而李善给出了这个理由,给出了一个名义。
李善这一席话,另辟蹊径将李世民推到一个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位置,甚至将其隐隐与汉高祖相提并论的位置。
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但终究春秋无义战。
汉高祖不忿暴秦,斩白蛇而起,三年灭秦,五年亡楚,开创四百年大汉……这就是名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