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裴世矩接受的奏折,陈叔达就撒手不管。
而裴世矩每日值勤,过手的奏折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他盯着的只有一个地方,河东道。
所以,李高迁这份弹劾刘世让暗通突厥颉利可汗的奏折,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裴世矩。
有用吗?
裴世矩脑海飞速的盘旋,如果没记错,前几日还听太子提过一次,李善小儿如今常驻雁门关。
“裴公。”陈叔达在门外行礼,“陛下相召。”
裴世矩顺手将李高迁的奏折塞到最下面,手撑着桌案缓缓起身,陈叔达赶紧过来扶了一把。
“多谢叔达了。”
“裴公老当益壮,只是久坐而已。”
两人随意聊着出门,入太极宫被宫人引入两仪殿。
刚刚坐定,只听李渊提了个开头,裴世矩眉头一扬,心里开始盘算起来……这倒是个意外的机会。
但在被连续羞辱两次之后,裴世矩决定,这次自己还是不出面的好……思索间,他的视线落在了李建成的身上。
第四百零四章 长安行(中)
这次,李渊没有将信让诸臣遍览,只是通告了苑君璋遣派其子苑孝政入京觐见一事……显然,这是苑君璋有意投唐,也是在提条件。
虽然有点意外,毕竟大半个月前苑君璋刚刚攻破马邑,但裴寂、陈叔达、杨恭仁等宰辅纷纷细询,对苑君璋都持接纳的态度。
这是理所应当的,如果苑君璋举云州来投,大家还真未必敢……云州距离突厥大本营太近,很容易激怒颉利可汗,但马邑距离雁门关不远,而且是突厥攻伐河东的最重要的据点。
马邑在哪一方,不敢说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但至少意味着战场的所在地……李唐已经一统天下,正准备休养生息,自然希望将战线推到雁门关以西。
在宫人的指引下,苑孝政战战兢兢的入殿,拜倒在李渊的脚下。
李渊皱眉细看,此人身材不高,颇有富态,双目无神,身子在微微颤抖,光是卖相就不怎么样……哎,委屈怀仁了,为国事收了这么个弟子。
苑孝政按照之前礼部官员刚刚教授的礼仪走了一遍流程,李渊笑着让宫人搬了个胡凳过来让其坐下,温和的问起云州、朔州诸事,又说起苑孝政的祖父苑侃。
李渊前朝先后数次在河东任职,曾任岐州刺史、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曾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合并抗击突厥,身为代州长史的苑侃调配粮草,与李渊也是有一份香火情的。
王仁恭就是被刘武周斩杀的那个倒霉蛋。
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