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这是由双方的兵器、铠甲差别带来的区别。
此外李高迁败北,葬送近万大军,若是李高迁没有弃军而逃,坚守数日并非不可能。
“从雁门关到马邑并不远,而且还有驰道相连,大军出塞后,缓缓西进。”李道宗随手在桌上用酒盏摆出路线,“只要进五十里,设下营寨,步兵守护中军前阵,骑兵分与左右。”
“后有雁门关为依托,前有马邑坚守,纵然颉利可汗亲至,也难以全力相攻。”
李善咂咂嘴,这几乎是乌龟流啊,难怪李世民会评价李道宗不大胜亦不会大败呢。
“不知道宗兄可知晓,代州产红砖,产量颇丰。”李善琢磨了下,红砖似乎能派的上用场,在这个时代几乎可以搭建成半永久型的公事了。
李道宗大感兴趣,两人这一夜一直聊到第二日凌晨,东方隐隐可见鱼肚白才歇息。
李道宗定下心了,此来河东,只需奋勇向前,不用忧虑后方。
而李善也定下心了,接下来一段时日内,不用再去掺和夺嫡事了,但有的伏笔还是要下的……比如马周,比如尔朱义琛。
第四百五十九章 使者(上)
不得不说,李唐一族宗室子弟,李善已经见识了不少,李世民不用多说了,李建成、李元吉也有着历史固有的印象。
其他几位,李神通相对来说比较庸碌,李神符少有威严却斤斤计较,李道玄刻意模仿李世民的犀利作风,李瑗……呃,那就是个废物。
但无论何等性情,毕竟李唐一统天下,宗室子弟无不以此自傲,但这位李道宗却性情谦逊,处事稳重,与人来往如沐春风,无一丝傲气。
其实历史上,李道宗曾经在贞观年间与尉迟恭发生冲突,一只眼睛都差点被打瞎,但却不与其计较。
“若是道玄兄镇河东,还真怕他又贸然出战。”李善啧啧道:“道宗兄精孙吴奥妙……”
“怀仁过奖了。”
“绝非过誉,前年下博一战,力劝道玄兄勿要出战。”李善叹了口气。
去年九月,梁师都引数万突厥围灵州,其实李道宗麾下兵力不少,却坚不出战,只固守城池,以挫敌锐气,待得敌军气沮,再与杨师道内外夹击,大败突厥。
两人在雁门关中随意踱步,经过数日交谈,李道宗也差不多摸清了李善的底细,面前这位青年其实不擅具体军务,但颇通用人之道。
雁门关守军数千,将校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着具体的职责,绝不含糊不清,各种守城器械、军械,以及粮草供给、后勤补给,民夫调配都井井有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