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时召见,那不就露馅了。而至于月池,她对外围的动静充耳不闻,已然陷入了极度专注的状态中,因为唯有这样,她才能再坚持下去。
刘瑾一见李东阳大为震撼的神情就知不好,皇太子有意的惩罚说不定倒成了这小子得到儒臣认可的敲门砖。他抬脚就要上去叫过月池,却被李东阳阻止。他拈起一管彩漆紫毫,走到了月池身侧,提笔挥洒写了一个永字。
他用笔流畅,运转自如,动作潇洒又不失平稳,至于他所写之字,更是端庄流丽,清正典雅。他一面写一面道:“习字先从楷、隶入手,家父尝衍书圣王羲之永字八法,变化三十二势,及结构八十四例,并为著论【2】。你既苦心习字,不妨先从八法入手,待到融会贯通之际再习家父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月池突然一听身旁人声,如闻惊雷,待到明了其意时,更是呆若木鸡,只听李东阳继续道:“‘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勒’不得卧其笔,中高两头下,以笔心压之;“ 努” 不宜直其笔,宜立笔左惬而下;‘耀’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收。‘策’ 须祈笔背发而仰收;‘掠’者拂掠须迅,其锋左出而欲利;‘啄’者如禽之啄物也, 立笔下髦, 须疾为胜;‘碟’者不徐不疾,战行欲卷,复驻而去之。【3】可听明白了?”
月池下意识点头,心知他是在教点、横、竖、钩等笔画写好的关窍。在点头之后,她又觉这般太不礼貌了,忙应声道:“学生听明白了,多谢先生指点。”
李东阳点点头:“唐时李阳冰曾有言,昔逸少攻书多载,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如你有心于书法上有所造诣,切莫觉枯燥,需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
月池拱手一礼,正要致谢,李东阳却因又一次见到她伤痕累累的双手,补充道:“凡事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你双手伤成如此模样,连笔都拈不稳,如何习字,还是暂且休息,待养好伤再说。”
月池心头一亮,虽不知这位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但看他身上的大红袍子与仙鹤补子,就知是一品大员,再根据太子身边的刘瑾恭谨的模样,此人说不定就是内阁三公中的一位。此时如不抓住机会,摆脱加身的苦役,更待何时?
月池想罢,面露羞惭之色,道:“先生容禀,学生才智鄙陋,幸蒙圣上与殿下不弃,加恩入宫。此等深恩厚德,学生即便粉身碎骨,也无以报万一。谁知,学生进宫以来,非但不能尽心侍奉太子,反而惹得诸位先生烦忧。学生自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