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棉靴都是以最低的价格卖给普通的老百姓们。只要不是家里真的太穷的人家,都会买到锦绣坊去买几件棉衣或是卖一张棉被回家,最起码有了一张棉被,一家人不至于在寒冬里被冻死在家里头。
有了去年的救灾经验,京城的城门口外头支起了一个施馒头的棚子。困难的百姓可以凭借户籍证明到棚子处去领馒头,官府还会给这些困难的百姓们安排工作和去处。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白拿官府的馒头而不干活,那不好意思,拿了三天,到第四天你就领不到馒头了。
朝廷以这样的方式来杜绝那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懒人故意去吃官府的救济粮。
这一年不仅仅是京城这里有施馒头的棚子,下面不少县城的门口也出现了这样的摊子,大多都是由官府衙门安排的。
到了小年的这一天,京城的大街上的雪都已经是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街上的商铺全都开了门做生意。尽管天气很冷,但是小商贩们还是出来街上摆摊做生意,附近的百姓们也挑着担子来城里卖东西。
年底的这个时候,街上多了许多卖对联的小摊子,这些小摊子的生意是最红火的。
附近卖其他东西的小贩们见到卖对联的摊子的生意这么好,心里都是控制不住的羡慕。
在街上摆着摊子卖鸡蛋的胖大婶就跟旁边的人说:“还是读书好啊。我要是会写字,就不用在这里卖鸡蛋,摆个摊子给人写对联,一天下来都能赚两篮子的鸡蛋钱了。”
“你还是好好卖你的鸡蛋吧。”旁边卖菜的大娘也不是看不起胖大婶,就是实话实说罢了。
胖大婶也就是这么说说而已,她也知道女子是不可能去读书的,书塾里头的先生都不收女娃。更何况她小时候,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家中的几个兄弟都没有机会去读书,她一个姑娘就更不可能有机会去读书了。
不过她没有机会读书,她家里头的几个孙子可以送去试试不是?说不定能出一个读书人呢!
被卖菜的大娘瞧不起,胖大婶倒是也不生气,又凑过来继续跟大娘说话,“还是咱们这个新皇帝好啊。以前咱们进城来卖点东西,在城门口就得先掏钱了,进来鸡蛋都还没卖出去,收钱的人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