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胡虫虫高兴极了,在原地乐得团团直转,甚至抹起眼泪:“好人终究有好报。”
老师一生清贫潦倒,始终不能进学,也并不是学问不够,而是多年前一桩大事,作为读书人,他仗义执言,而得罪权贵,马上到手的功名没了,此后十几年再考,也次次被黜。
张秀才却说:“年过半百,已经知天命。个人荣辱,俱已放下。这些邻舍,多是踩低捧高之人,与他们多说无益。为师只放不下你。唉,谁知当年奇遇,结下汝这狐徒。”
三十多年前,张秀才青年时,月夜挑灯苦读。却每读一声,听见窗外有一人跟着他诵读一声。
磕磕绊绊,发音奇怪。
他快步推门出去,却又空无一人。
如此,他每每读书,窗下总有跟读之声。
窗外人一连跟着他读了七天,年轻时胆子很大的张秀才终于忍不住,不管是妖是鬼,隔着窗大声地纠正:“那个字不念上声!句读亦错了!”
寂静了一会,窗外“人”怯怯地开口,却是个稚嫩的童声:“我不识字,心里很想读书,知道些‘人’的道理。但没有良师。听到您读书,就忍不住跟着读。您不介意,可以教我识字读书吗?我、我会交束脩的……”
语毕,那童声停下不见。窗外却响起鸡的咯咯咯叫。
张秀才推门一看,愕然地发现墙角放着一只被咬断了腿脚的母鸡。鸡翅膀上还绑了个红绳,绳子居然是时下拜师时捆束脩用的。
如此,又过七天,每天他的窗下都会有一只绑着红绳的鸡被丢在那。
第七天时,入夜,又听到窗外的响动。
张秀才叹了口气,对着窗户说:“不管你是什么妖怪还是哪里的小鬼,只要尊师重道,有心向善,我就教你读书。只从此后,不要再从百姓家摸鸡了。入我门下,不可行偷盗之事。我白天走在城里,听到有人说,好几户养的鸡丢了。”
那童声高兴坏了,在门外连连传来磕头声,叫道:“知道,知道!弟子胡虫虫,拜见老师!”
这次张秀才打开门,门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