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各异外,五脏六腑俱都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缺失的器官,足见生前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恐怖的献祭。
因没有证据,却不好处置乩教。况且此教的门路后台甚多。
但名正言顺清剿乩教的转机,很快就到来了。
胡虫虫声音渐低:“那一年,老师三十八岁,再次上京赶考。”
张秀才上京赶考,途经附近的临州市。他家境贫寒,前阵子为弱冠的儿子娶妇,更是将能卖的都卖了,囊中羞涩。路上便省吃俭用,风餐露宿。车马不舍得雇,驿站舍不得住,常找破庙栖身。
一次过山岭时,下了暴雨,不便赶路。他夜宿土地庙,正蜷缩在土地像后的避风处,稻草堆里打盹。
却听到庙外传来吵嚷声。张秀才裹着衣裳,被吵醒了。却见一伙人闹进庙来避雨,但还带着磕磕碰碰的锄头、铁锹等家伙什。
他以为是强人,一动不敢动,从缝隙觑之,凝神倾听。
这伙人却丝毫没有对雨势的恼火,浑身湿透,还个个笑逐颜开。
有人说:“指示准吗?”
“肯定准。雨量还要再翻二翻。寅时,江边堤坝左数第七个转头,有蚁穴溃烂,可以牵连一处决口。我们只要砸几个洞,那堤坝就跨了。”
他们又嘀嘀咕咕一会,商议定了,方才离去。
虽然个个是凡人面貌,乡音俚语,却能将雨量说得分毫不差。
张秀才躲在土地像后,听得心惊肉跳。
看看天色,算算时刻,约莫就是半个时辰之后。
他是读书人,自然熟悉附近的天文地理。临州是宁州的老邻居,这里附近有一条河,水流量大,每逢暴雨,常有洪水。几十年前,为了防范洪水,齐朝在河边建了一条堤坝。
渐渐,风调雨顺,下游逐渐有了人气,河边聚了个镇子。叫做齐福镇。
年深日久,堤坝也慢慢长了蛀虫,多了穴洞。
时不时就要溃一些角落。所幸被当地人每每及时堵上。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