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事必躬亲, 就算平日表现得再强硬, 假如颁布下去的诏令不得落实, 也是一纸空文。
文道方才答得好,李熙对他寄予厚望, 特意喊他上前坐,待说出问题后,便满含期待地看向文道。
谁知文道却不开口了。
文道似乎确如他自己所言, 不善与人辩驳,也对制定政策不感兴趣, 只爱在方案确定后,着手解决上面抛给他的种种难题, 确保一切能顺利进行。
换句话言之,文道似乎觉着这学堂办也成,不办也成, 实在与他无关。
真可惜,原本还盼着今天会有个能言善辩的,替他舌战群儒。李熙有些失望地想:亏他特意将那几个反对办学的大臣也带了来,想让他们在此多受熏陶。
结果……结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当然了, 倒也不是连一个站起来答话的都没有。李熙这边话音落下,便有几人出声回答他, 只不过多半都被他带来那几个大臣厉声斥责,有理有据的驳回去。
臣子们不想办学的理由倒都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