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的后路啊!什么狗屁法度、人心,什么狗屁脸面、制度,那都是等这个政权活下来以后才能谈的东西!
说着三人又继续商议了不少条款、措施,从军械到粮草、从将领到士卒,当前肇庆朝廷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全力支持桂北前线!
不过虽然已经事无巨细、一一安排,但瞿式耜心中还是有些不安,那可是十几万大军啊,即使加上这次派上支援的中师、后师残余部队和征召丁壮,满打满算明军这边也就五万多人马。
更别说清军那边还有好几千八旗精锐……
作为一个从万历、天启年间一路过来,经历过辽东战局的官僚,在他们的印象中,明军与八旗的差距,大致是能达到十比一的。
当年清军四次绕过山海关,直抵京师、河北、山东劫掠。往往都是十几万明军隔着三五十里远远吊着几千满蒙八旗,根本不敢和清军在野地正面对垒。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吕大器见状倒是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瞿式耜见他有话,便直接相询
“东公有何见解,但说无妨。”
吕大器虽然只是内阁阁臣,比起瞿式耜这个首辅大臣自是不如的,但是他从崇祯年间开始,多次巡抚地方、军务,一直从甲申国难以来,经历了崇祯、弘光、隆武三朝,是陪伴着但朝廷一路从北京到肇庆全过程的“节义之臣”,而且吕大器今年已然六十岁了,比瞿式耜年长四岁,故而瞿式耜在他面前也不敢过于拿大,一向尊称东公(吕大器号东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在这里说句题外话,现代许多小说和影视剧里喜欢让官员互相称呼时叫“xx大人”。其实称呼“大人”在明朝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古汉语里,“大人”就是父亲的意思,明朝官场中,称呼某官员为某某大人,会被别人视作阿谀奉承。
一般只有平民百姓或者一些底层官员面对高级官员时,出于奉承才会这样称呼,平级或是相差不大的官员间都只是称呼职务、字号、之类。
一直到清朝,由于文官们的骨头实在是硬不起来了,这种风气才逐渐蔓延开来,成为一种常例。
(作者前文里也犯了这个问题,后来查资料时发现的)
吕大器这才低声缓缓道
“起田(瞿式耜字),听闻你和濠镜那边有联系……”
所谓濠镜就是澳门,明朝的正德年间,一个叫乔治·欧维士的葡萄牙人第一次率领船队到了广东珠江口屯门澳,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香料贸易。
后来,葡萄牙还派人来过企图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