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打了”劝谏又有了更深刻认识。
朱由榔长叹一口气
“烈士抚恤必须做好,无论财政再困难,每月也必须让府县衙门向每一户烈士家庭支一斗粮,如有孤寡,另行安置,子女日后若参加科考,同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每年清明、元旦,各级衙门必须派遣官吏,带米粮登门慰问。”
说到这里,朱由榔原以为如今财政粮储如此紧张,瞿式耜他们会不同意,思索如何说服,却没想到瞿式耜只是默然应许。
朱由榔有些意外,倒是一旁的吕大器轻叹一声,解释道
“做这些要不了多少东西的,陛下以为,有几户人家还能领到米粮啊?”
朱由榔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接着便醒悟了。
是啊,有多少户人家能领到啊?这些牺牲的将士,大部分都是昔日西军、闯军从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地转战而来,或是从江南的弘光朝廷崩溃开始,一路溃逃南下。
他们还有家人吗?就算有,也都好几年没见过了吧……
山西、陕西连年大旱,又是鼠疫,又是兵灾
“是岁饥,人相食”
史书上短短六个字,就是因为活不下去这些原来的农民军将士才造的反啊!
由此可知,其中绝大部分人,恐怕早已是孤家寡人了吧。
朱由榔一时无言,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宁作太平犬,勿为乱世人。
最终统计下来,仅有不到六千户人家可以享受抚恤,这下大多都是两广子弟兵和家属跟随南下的左军将士。
至于那些个伤残士卒,朱由榔也吩咐让各个府县衙门统一安置,可以到基层充当里正、巡检之类的基层官吏,也可以加强对于地方基层的控制力度。
沉重的话题讨论完,总是要讲一些开心的事,比如说战后封赏。
瞿式耜和两位阁臣与吏部商议许久,最终花了三天时间才拿出了一个初步封赏方案。
此战功臣大致可以分为四批。
第一批便是有着定策指挥之功的李定国、李过、高一功、赵印选。
以李定国功劳最高,封齐郡公,授太子少保。
李过本来就是隆武朝册封的兴国侯,加封陈郡公,加授骠骑将军(武将散阶)。
高一功原为郧阳侯,加封鄂郡公,授金吾将军。
赵印选封安仁侯,授定国将军
第二批便是四人往下的郝摇旗、胡一青、袁宗第、刘文秀、艾能奇、刘体纯、李来亨等人
大明朝没有伯爵以下的爵位,其实郡公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