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万斤每月(约六百余吨),这个数字和后世的工业时代相比肯定不值一提,但在十七世纪,已经很不错了,明朝前中期时,每年钢铁产能也就万吨左右,佛山能以一地而抵上半国,已经是巨大突破了。
而在具体产品上,由于之前朱由榔设立的工匠等级激励,甚至后来还设立了具体的奖金,将那些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工匠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奖励,奖金最高达千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为了鼓励技术研发与攻关,朱由榔还专门拨给武备院一笔独立款项,用于装备研发,仅半年就达五万两之巨,为此瞿式耜等人不止一次建言,这些钱若是用在军队上,够再养一个师的光复军了!但朱由榔还嫌不够呢,后世国防军费开支里,装备研发资金可是占大头的!
因为他知道,技术这东西,那就是拿钱砸出来的!就算失败十次百次,只要研究成功一次,就能百倍千倍的回馈。
比如武备局一名工人就根据自身经验制造出了一种由水力驱动,更加简便的木制锻锤车床,得到了五百两奖金并且提拔为初习匠师(正八品)。
而让他真正惊喜的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在无数银子砸下后,武备局的装备研发部门已经走到了前列。
目前攻关的三个项目,其一是仿制欧洲野战炮,设计一种符合中国地形要求,安在仿制于欧洲的简式两轮炮车上,可以由两匹骡马拖走的野战炮。
根据朱由榔的命名习惯,这种仿制于欧洲最新型长身管火炮的轻型野战炮被命名为“光烈元年式野战炮”。
其二是燧发枪的研制,其实明朝和欧洲工匠早就有过燧发枪的构想,但此时的燧发枪技术极不成熟,开枪点火率只有不到五成,还不如火绳枪好使,朱由榔也不懂这个,只能靠砸钱不断试验,获取数据了。
其三,就不是简单的仿制西方了,一名铸炮厂工匠偶然灵机一动,提出使用铁模铸炮,代替如今使用的泥模铸炮法,收到了武备局研发部门的年轻负责人宋士意支持,进行多次试验,虽然失败了许多次,至少挥霍掉两千多两白银,但已经取得突破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