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吧!”
光复军的炮营是独立编制,目前只有七个炮营,朱由榔带走了两个,赵印选这里有一个,李定国那有一个,高一功手里有两个,刘文秀手里一个。
每个炮营编有野战火炮五十四门,人员九百,包括炮手三百人,分为左中右三个炮兵哨,每哨十八门火炮。三个骡马哨,负责弹药运送和拉拽大炮,每哨一百人,骡马九十匹,车十五辆。三个卫从哨,各配属一百步卒。
七个营三百七十多门火炮,光拉拽所用骡马就要将近两千匹。南方缺少马匹,好在李定国收复云南后,获得了这个南方为数不多的产马地——滇马。
滇马矮小,肩高普遍不到一米二,但胜在耐力好,能够爬山越岭,用来做为驮运物资和拉拽大炮的驮马再适合不过。通过和云南土司交易,前后一年多时间,朝廷从云南弄到了八千多匹滇马,用于军队后勤。
为此,朝廷还专门听从了一位刚上任没多久,但干的相当不错的云南楚雄府通判的建议,在云贵多地就像沿海的自贸区一样开设大量互市巡检司,加深汉彝各族交流。
这位穿着青色文官官袍,头戴双翼乌纱的楚雄通判,叫做孙可望。
炮营三个哨分辨找好炮位,卫从哨的士卒也连忙上前帮忙,将大炮摆正位置。
紧接着,几名炮营军官便开始拿着纸笔和尺子,在高处边观察,边写写画画。
如果说光复军中,哪只部队文化水平最高,那毫无疑问,就是炮营。因为炮营分到的原教导师将士比例最高,各炮哨到队一级的军官全部都是教导师出身,接受过基础教育。
并且他们分到各营后,还要求炮营的所有士卒也跟着一起识字、学习算术,虽说效果肯定不如教导师中的学习,但也绝对比一般军队的文化水平高多了。
这年头的大炮准头差得吓人,但并不意味着就不用校准了,虽然火炮单独射击准头差,但如果一哨十八门火炮同时向一个方向目标射击呢?很容易就造成集火杀伤。
“各就各位!”
炮兵寅字营左哨哨总站在十八具新式野战火炮后面,挥起黄色令旗。
“校准丙号射击位!一百八十丈,二号药包!”
“装填完毕!”
“装填完毕!”
一分多钟后,十八个炮位的炮手纷纷高举右臂,呼喊道
“装配引信,预备!”
“放!”
“通、通、通……”
沉闷的炮声轰隆隆由近及远,整个发射阵地顿时被硝烟笼罩。
十八枚三斤重的铁质弹丸像远处的插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