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弘光元年与沈云升举义松江,隆武初又与吴日生举义于吴江,比起在座诸位,还是要强些吧?”
众人无言,这是实话,无论是资历、年龄、师承、背景、履历、学问、事迹、名望,陈子龙都比在座的所有人要强,哪怕论及忠贞、论及抗清,起码人家真刀真枪干过。
说到这里,陈子龙言语一冷
“可正因如此,我才觉得悲哀!”
“原本我从南边一些故旧书信里听说,南边天子似是对东林、复社士子颇有意见,往往不愿重用,还道这大概是当初弘光朝那点破事让天子有所疑虑。”
“后来经过这般许多,屡次起事,又屡次败逃,才逐渐明白。”
“你我这般作为,但的确是屁用没有!”
说到最后,竟是忍不住言语激烈起来
“什么报效天子,诸位要怎么报效啊?靠着自己那点什么道德天子的名头,能唬住谁?以前崇祯、弘光之时,靠着家族、师承好大派头,在州府里当座上宾,如今呢?别说洪承畴手里只有两三万残兵,就算只有两三千,也够对付你们了!”
“诸位须知道,当今之时,早就没了什么东林复社!”
这一番斥责,仿若泼面冷水,让所有人陷入沉默。
你以为你是谁啊?真觉得现在还是他们振臂一呼,群情响应的时候?就算起事,也轮不到他们!江南沦陷后,这些由士子参与的起事不下几十起,但却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为啥?
因为无能!随着明末乱世,武人集团的崛起,刀把子早就不在这些士人阶层手里了,那些个手握重兵的绿营将领、清廷官员为什么要听你个穷措大言语?于是乎,士人们便只能寻找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武装力量寻求合作,再加上能力上又低下得很,怎么成功?
朱由榔一开始就不对这些人报以太多期望,只需要通过各自渠道向明军提供情报和配合锦衣卫行动即可,至于让他们真的能如金声桓、王得仁那般起事献城,就算了吧。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士人团体并无法代表整个江南士绅集团,朱由榔真正寄以期望的,是那些真正的江南豪绅,而不是这些“叛逆的文青”。
陈子龙的话让所有士子都沉默良久,有的激愤,有的羞惭,但更多的,却是某种失落。
在过去大明还在的时候,他们是天之骄子,是众人瞩目的明星,是统治集团的天然后备军,是可以呼风唤雨的“青年俊秀”。
可现在,他们才发现,曾经那些个士林雅望、气节骨鲠竟是一文不值……
不仅统治了江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