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苦了中间正在挖土的俘虏们,眼见着炮弹在自己头顶飞驰而过,时不时就有几个偏离弹道,冲撞过来。
但他们也不敢跑,因为明军在工地后面直接摆开一个营的火铳手等着,俘虏一旦往后逃窜或是往城池方向逃,枪口和炮口都会调转方向。
于是只得甩开刚被剪了不久,只剩一小撮毛发的秃头,拿着各色工具,顶着双方炮火,奋力挖起来。
工程持续了三天,五条壕沟同时开工,不断向城下延展,其间有一条被清军炮火炸断,但几乎同时,明军的反击炮火便将对方暴露出的火炮摧毁了四五门。
干到一半,一名满洲俘虏也许是出于求生欲,毕竟三天干下来,俘虏也死伤过百,情急之下,其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乃是便挖,边用木板铺设在壕沟上方,再用挖出来的土填上,隔十几米露出一个空口通风即可,如此之下,俘虏们只需在壕沟内挖掘即可,还大大降低了清军炮弹杀伤壕沟内人员和摧毁壕沟的可能,颇为有效。
这种方式在后世一战时堑壕战其间非常普遍,此时由一名被俘的满洲俘虏想出,却成了对付清军的工程利器,也是相当滑稽。
朱由榔获悉后却是嘉奖了这名俘虏,还把他提拔为这帮俘虏的监工,也算是以满制满了,这法子也的确好用,工程进度迅速加快,到第四天时便基本完成,壕沟遥遥延伸到当涂城下。
李过颇为兴奋地请示是否派兵从壕沟直抵城下开始攻城,朱由榔看了看当涂城墙,约三丈多高的样子,倒也颇为坚固。
突发奇想,竟是道
“不,再让俘虏营往前挖几十步,然后……将军中火药集中起来,至少要一千斤!”
第103章 门户洞开(下)
自从武备局的工业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后,朱由榔一直很关注火器产业的发展,除了技术上进步,产量也极大提升,比如火药。
火药的配方中,最重要的,也是比较难弄到的就是硫磺和硝石,毕竟明军所需的火药不是一两百斤,仅仅只算炮兵,全军数百门大炮,一个月作战至少就要消耗近万斤火药。
此时的硫磺制取办法主要是通过冶炼硫铁矿时获得,中国当然也有硫磺矿,但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故而此时明军所用火药中的硫磺,主要是通过海贸从日本进口(日本的硫磺矿很丰富,因为在火山地震带上)。
至于硝石,中国并不缺乏,两广地区就有相应矿产,并且为了节省成本,工部还会直接向民间收购土硝(猪圈、厕所、土墙、盐碱地的墙面、地面会结晶出硝酸钾,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