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军明年的粮米又要何以为继?”
郗归看了谢瑾一眼,似乎是奇怪他为何有此一问:“我可以出钱,从百姓们自留的那八成粮食中购买。再说了,纵使分田入籍之事还未完成,可农时却不容耽误,我已传令东征将士,除前线作战之人外,其余人皆轮换务农,完成空置土地中插秧、灌溉等工作。后续若有新入籍的人分走这些田地,只需在收获之时多缴纳一小部分粮食便可。”
“如此一来,三吴田地基本不会空置,收上来的税粮即使一分为三,吴地、北府、圣人各得一份,到我手中的也不会太少。”
谢瑾仍旧有些担忧:“收成如何关乎天时,谁都不能保证。如果收上来的粮米不够供应北府,你便得自己出资买粮,如此一来,钱财又要从何而来?阿回,经此一难,与你做生意的那些三吴世族,如何还会再任由郗氏商户从他们身上赚钱?”
“没了三吴世族,难道就做不得生意了吗?”郗归环顾周遭,徐徐开口,带着几分自嘲之意,“你瞧,这屋中的种种摆设用具,哪样不是价值高昂?可世家大族之奢靡,却更远胜此屋。”
“他们为了夸耀财力,彼此之间斗富竞奢,以饴糖洗釜,用蜡烛作炊,搜集难得一见的天然琉璃作寻常食器,用花椒粉、赤石脂装饰墙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这种人在,我还怕赚不到钱吗?单是夏冬两季卖冰卖炭的钱,就足够买粮了。”
郗归所言并非夸张,侨姓世家之豪奢,其实根本不亚于吴姓世族。
这一年多来,单单是制作、贩卖硝冰和银丝炭的收益,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两年没有前年夏天那般的严重天灾,收成本就不会太差。
一旦减税新政广泛施行,徐州和三吴百姓自留的粮米就会大大增加,超出其日常所需之数。
如此大量的粮食进入市场,今年的粮价必定会有所回落。
因此,郗归完全可以凭借税粮和市场来负担北府军的粮草。
谢瑾听完郗归的打算,微微舒了口气,这才开始回应她方才有关台城的计划。
“阿回,你当真想好了,要将三吴上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