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时,她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
这是她生而为人的本能,更何况,是家族先决定牺牲她。
往后余生,王池将毫无顾忌地做自己,而绝非王含想象中的那个甘愿为家族牺牲的女儿。
当王含的冷汗浸湿脊背之时,姚黄已捧着王池的诏书到了刑场。
郗归因王池的聪慧而露出笑意,她轻轻点了点头,很快,王安和他那数十个涉嫌通敌叛国的同伙,便于众目睽睽之下,落了个身首分离的结果。
“太昌六年冬十月”,这是建康城内的许多世家子弟,终生都难以忘怀的一个表述。
许多年后,学子们读到有关这一月的种种历史记载时,仿佛仍能看到那时的刀光剑影,感受到当事人脑海中的惊心动魄。
那一月,北秦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动身南征。
北府军前往寿春的援军被拦在扬州,牵扯出了琅琊王与太原王氏王安一脉通敌的罪行。
圣人为此勃然大怒,痛斥琅琊王的叛国之举。
而琅琊王自知难逃一死,竟伙同宫妃,于当天夜里,行弑君之举。
在被皇后下令软禁之后,又操纵舆论,试图谋取皇位。
当此之时,皇后王氏当机立断,颁布诏令,命侍中谢瑾、都督郗归共和行政。
同日,北府军的女都督郗归,率数百甲士进京,强逼侍中谢瑾与之和离,斩杀琅琊王司马闻,将王安等五十四人枭首示众。
据说,那一日,刑场流了很多很多血,腥味数日不曾散去。
消息传到谢府的时候,谢粲又一次地,哭得撕心裂肺。
有关郗途之死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谢粲只要一想起来,便觉得心痛到无法呼吸。
纵然许多人都说这传言做不得准,让她安心等待前线北府军的确切消息,可郗归对琅琊王与王安的报复,却令谢粲内心坚信,郗途一定是死在了寿春。
如若不然,向来和气的郗归,又怎会如此大开杀戒呢?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