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霍善看了一眼,终归没憋住自己的好奇心, 忍不住追问司马迁:“这是什么?”
司马迁道:“这是我家乡那边的红豆汤,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豆子,从天还没亮就开始熬,将里头的大豆小豆炖得酥烂,不必加饴蜜都很甜。”
他悉心给霍善介绍了一番,还表示如果庖屋里能现场准备些索饼,那把这红豆汤倒锅里回热,再把索饼放下去,那就可以吃上一碗滋味无穷的红甜索饼了。
霍善积极地说道:“有的,有的!”他一下子忘记自己和司马迁之间的仇怨,迈开小短腿跑进庖屋向李长生表示自己要吃红甜索饼!
甜甜的索饼欸!
他从来没吃过!
李长生接过司马迁带来的陶罐,让他们先去坐下聊聊天。
司马迁算是顺利揭过了前头得罪霍善的那点事。
苏轼听霍善给他介绍了一圈,才知道在场之人成分有多复杂:霍光、金日磾,两个西汉未来辅政大臣;苏武、终军,两个西汉著名使者(一个受困十几年一个直接没命了);还有这位太史公司马迁……
这个局是怎么凑到一起的!
苏轼跟司马迁他们打听起汲黯的近况,汲黯算是苏轼夸得最多的汉臣了,他说锐评司马迁他们的时候,说的就是“整个汉代除了汲黯个个都谄媚不自知”(事实上他还表示当代士林也没好到哪里去,堪称无差别扫射)。
司马迁也是极推崇汲黯的,听苏轼问起汲黯后不免与他多聊了几句。
汲黯前几年黯然归乡养老,结果刘彻去年推行五铢钱出了许多问题,地方上的盗铸问题屡禁不止,于是又把汲黯挖了出来在他们家乡那边当太守。
刘彻的意思是你这人有威望,就算又老又病只能躺着干活也没关系,你躺在那儿震慑一下当地宵小就好。
他们这位陛下可以说是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苏轼听后感慨万千,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
不愧是你,汉武帝。
这个汉代文臣,能不当还是尽量别当为好!
苏轼和司马迁聊了一会汲黯,把话题聊到了西汉的赎刑制度上。
像公孙敖他们都曾经花钱赎过延误战机的“当斩”罪,说明只要有钱还是可以保命免刑的。
苏轼挺好奇司马迁的腐刑需要多少赎金,才叫司马迁毅然接受这一残酷惩罚。
司马迁虽不明白话题怎么转到了赎刑上,却还是给苏轼讲起赎刑的规定。
除了一些不允许赦免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