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以和嬴政分享这个超好吃的鱼。
不过嬴政得自备铁锅。
毕竟铁锅可带不过去。
霍善还热情地和嬴政介绍起这鱼的来历,并表示到时候他到咸阳后一次性购买十条,嬴政就可以亲手从鱼腹里剖出写有“陈胜王”三个字的帛书了。
作为一个资深神鬼爱好者,您即将有机会可以亲自体验秦末神迹了,是不是特别期待!
【嬴政:……】
【苏轼:……】
完了,这孩子跟谁学的?
苏轼当场推卸责任:【不是我教的。】
李时珍也第一时间发言:【也不是我教的。】
第133章
转眼到了四月底, 马上就该是端午了。
苏轼他们的时空由于霍善的昼夜双开而过得稍快一些,这时候苏轼已经在过年了。在这期间霍善过来义诊了两次,成功获得了土人们的喜爱,吃上了不少儋州特色美食。
苏轼邀请霍善到儋州陪他守岁, 于是霍善在绍圣四年的年二十九那天溜达到海南岛玩耍, 体验一下大宋的新春是怎么过的。
过了年,就是大宋绍圣五年, 也是绍圣这个年号的最后半年, 到了这一年六月大宋会改元为元符。
之所以有改元这样的大动作, 一方面是这一年出了点祥瑞,另一方面则是朝廷对西夏的战争捷报连连。
苏轼刚到儋州那会儿在驻军面前还不敢说什么, 因为他弟弟苏辙当初曾以皇帝还小为由赞同把朝廷占领的西夏城池还了回去, 这一点是挺糊涂的, 苏轼也不太赞同。
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驻守在西夏战线的是苏轼的好朋友章楶。
章楶和章惇都是浦城章家人,按辈分来算称得上是章惇的同族兄弟, 比苏轼他们年长十岁左右,只是早年因为家事蹉跎了许多年, 进入官场要比苏轼他们晚挺多。
因为有章惇这个共同熟人的原因, 苏轼和章楶很快也成为知交好友。
乌台诗案之后,章楶是第一时间来信安慰苏轼的那批人之一。
苏轼当时还按照章楶信中所写的词回了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就是那首著名的“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刚到岭南那会儿, 也是在章楶他们的照顾下才能开开心心地“日啖荔枝三百颗”。
可惜他实在太爱得瑟, 过得不好要写诗文调侃一下, 过得好也要写诗文感慨一下,他的快乐日子一传到京师, 不少记恨他的一听他那快活劲就恨得牙痒痒,这才把他一路踢到海南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