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定决心,此去始安,一定谨言慎行,远离纷争。
唐朝。
王绩饮尽杯中酒,低声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公以退隐保留本真,自是第一流人物。”
王维也起了些遐思:“我虽对陶潜愧于家中妇子一事不敢苟同,但他归田守拙,不与世同,桃源之想更是令人神往啊!”
刘氏笑了:“相公也想要归隐么?”
王维笑着摇摇头:“如今四海升平河清海晏,正是大展宏图之时,退隐岂是君子所为?我是想以后致仕,也寻一处田园山泽,以近自然,养足天性。”
届时兼济之志已成,携妻归隐,岂非乐事?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院中独坐,日前他在友人的帮助下结庐浣花溪边,免于颠沛之苦,蜀中天府,自有安乐,聊慰他漂泊之怀,他此时的境地,倒也有些“归园田居”的意思了。
此时,听罢水镜中的话,他没有立即言语,隔了一会儿,这才轻轻叹道:“所谓做回自己,也不只在一个拙字。”
晋宋易代,陶渊明身处其中,焉能没有感怀?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知识点。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性格可用一个“拙”字概括,“拙”是他的天性,借诗歌的开头几句点出,其后他也选择了“守拙”,即归隐田园。
注意羁鸟、池鱼、尘网、樊笼几句,都用到了比喻的手法,而中、后几句写景,纯用白描,动静、远近结合,理解性默写可能考到,而写法的考点则是放在诗歌鉴赏里面,大家要灵活运用。】
不知道第几次提到考点了,李世民终于将心中的疑问说出口:“这后辈说的考试,和我们的科考是一般么?”
贞观君臣这几日一直在商讨科考事宜,房玄龄也注意到这一点,回话道:
“考试者,选拔人才之用,这一点倒是不必见疑,只是臣原本以为后世是考察作诗,可听水镜说法,似乎考的是解诗,解诗与从政能力有何相关?”
他们的陛下文采不错,他们这一干文臣自然也有解诗的能力,但解诗对从政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