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大唐,天佑陛下,我朝在后世仍有盛世之称!”
有官员喜形于色的赞道,话音刚落,一道略显冷利的声音就开始反驳:
“天如何佑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百姓为先,励精图治,才有盛世之期,难道我朝有成就,都是天赐的不成?”
那人想要争辩,一看,是素来刚直冷静的魏征魏大夫,默默闭上嘴。
李世民将臣子的官司看在眼里,朗笑着接话道:“魏卿说得是,所谓盛世,须是百姓乐业,关河宁定,无内忧,无外患。大唐虽定,犹有不及,朕德薄年少,尚需诸位大人勠力同心,方能实现后世之期,缔造一个盛世大唐。”
众臣俱是感受到这番话里的恳切与期许,纷纷拱手下拜:“愿助陛下共建盛世大唐!”
刚刚叹息完的王维有些反应不过来:自己在后世,好像还挺有名的?
杜甫则是面露激动:水镜说杜李王孟,那个李一定是李太白!自己与太白兄并称了!!
【还是回到王维的论陶诗,“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以诗心见诗心,王维确实入木三分。
“任真”是陶渊明的品质,一方面是热爱自然,一方面是拒绝一切虚伪矫饰。陶渊明的归隐固然是如他自己所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也有对道德人格的坚守。】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生活实在潦倒,你怎么能指望一个士大夫在种田上有多高的天赋呢?所以他的现状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甚至,有时候他还要出去乞食。】
水镜上放出了他的《乞食》诗,颜延之抬眼去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他念不下去了,他想说兄长你受苦了,却在看到对方淡然的神色时将话咽了回去,即使惶惶如丧家之犬,兄长仍然心有持守,世俗苦楚,于他似乎无有挂碍。
北宋。
苏轼也在读水镜上的诗,即使他早已默诵于心许多遍: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乞食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