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验吗?”朱元璋反问。
“emmm没有。”朱樉泄气。
大殿内陷入沉思,众人纷纷开始思考是否有人符合“机灵人”这个标准,朱棣凝眉,一个名字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拱手:“父皇,儿臣手下有一宦侍名叫三保,其人知兵有谋,自幼习得行船造船之术,熟悉海外风土掌故,儿臣觉得此人或许可行。”
“宦官啊……”朱元璋有些迟疑。
朱棣知道父皇的隐忧,当即开口为自己的人保举:“父皇放心,三保在我身边多年,是个安分守己的人,父皇尽可信任。”
朱橚跟着点头:“三保确实机灵听话。”
两个儿子都这么说,三保的条件又确实有优势,朱元璋沉吟片刻还是松了口:“也罢,明日叫进宫来,咱亲自看看。”
初唐,太极宫。
不同于其他诸朝人的震惊,贞观君臣却是个个面带喜色。虽然不那么明显,但那舒展的眉头、微微眯起的眼睛却是骗不了人的,尤其李世民,连嘴唇都勾起来了。
能不高兴吗?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那么多个朝代,楚棠只举了一个大唐当正面例子,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唐做得好啊!去其偏颇,得其神明。如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这段话简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
想到这里,众臣对视一眼,一齐上前恭贺道:“陛下圣明,大唐昌盛,垂范万世,德配于天!”
呼声整齐而隐含激动,李世民听罢心中也不由得添了几分激荡,敛了神色沉声道:
“众卿请起。大唐能于后世史书中有盛世之名,非赖朕一人之力。明哲之士,方能洞达天下大势,大唐昌明,同样有赖于诸位明哲。然则居安思危,见史心惊,几代之后,大唐或有祸乱,况比之后世,‘拿来’之举亦犹显不足,凡此种种,还有赖诸公建言。”
他这番话说得恳切,言辞之间句句真心,众臣听出了君王深意,连连口称不敢,接着道:
“异邦诸技与人可为我所用,我朝种种亦为他人所仰,而今只需坚实推进此策即是,臣等愿为效劳。”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