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兴化,白驹场。
听完这番话的施耐庵讳莫如深,他此时竟也难得迷惑了。他将《水浒》定名为“传”而非习见的“演义”或“记”,本便有效仿史传之风,不虚美、不隐恶是良史之笔,故而乱自上作,无可讳言。
但是他的作意,在楔子的“洪太尉误走妖魔,张天师祁禳消灾”与“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两回中也说得分明,怎的后世便解作投降派的下场呢?接受招安的好汉确实赚得功名者寥寥,但他真有这个意思吗?
施耐庵和前几课的曹操一起怀疑人生。
明朝。
李贽支着下巴若有所思:“楚姑娘言下之意是只反高俅尚且不够,应该寻根溯源,反伐无道之君?”
一听这话,旁边的耿定理没安多久的心又提了起来,拽着他的手恨铁不成钢一般低斥:“你可少说几句吧!被有心人听到可是要掉脑袋的!”
“我这不只同你说吗?”李贽笑得毫不在意,复又看向水镜,用带着赞赏的语气说道:“君王当真圣明,便不会丛生小人。然因着是君,便有无数人讳莫如深为之遮掩,君王是德之贼也,诚不我欺啊!”
再次听到这句大逆不道的话,耿定理都要哭了,左右看了一眼,他的声音又急又沉:
“陈胜吴光于大泽乡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天下何人不侧目?然其滥杀旧友,苛刻臣属,数月而分崩离析,甿隶之人,何堪大任?山林草莽便好过赵宋家吗?!”
“耿兄!”
李贽不认同地看着好友,“汉朝的高祖皇帝可同样是出身微末,一样从暴秦手中取得天下。”
历代开国之君谁不曾揭竿而起讨伐无道,便要责他个以下犯上得国不正吗?
【不过这些观点也是我们对《水浒传》作出的现代诠释,经典的价值便在于它的深刻性与多义性。
其实从原书来看,施耐庵首先不能免俗的先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异的外衣。
开篇写洪太尉误走妖魔,放出108八个魔星,便是正文里的水浒一百单八将。后面又有宋江得九天玄女赐予他三卷天书,说明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