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进了相邻的一间办公室里,很不客气地将里面几个参谋军官赶出去,关上房门,掏出一张草图,铺到桌子上。
“这是什么?”王栋疑惑的问道。
“看不明白?”凯瑟琳一副总算让你也吃惊一次的样子说道:“最近一段时间,在完成了小型短距离地对地飞弹,以及空中对地攻击飞弹研究之后,我和老优进一步做了一些探讨,又先后征求了多名相关专家的意见,正打算设计制造一款远程飞弹。”
“这,好消息啊,只是这草图似乎有些不伦不类的样子!”王栋不客气地说道。
“这是一部分,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探讨的一个难题。”凯瑟琳认真地说道:“因为你说说的战斗部,我们已经解决,完全可以在小型飞弹基础上加以改进;现在的难题是制导系统的原件指标,尤其是助推器的可控性问题是大麻烦,很难掌控的!”
王栋很是认真地思考一番,自己前世可没太真正接触过火箭和导弹研发,所熟悉和精通的主要是单兵武器而已。至于重武器,尤其是远程进攻武器,只是了解外形和一般原理,很难明确知道他们这些专业人员去就一些细节问题展开研究的。
看到对方正在冥思苦想,凯瑟琳也不打扰,静静等待着,心中可是充满了期待。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它依靠的是推进动力装置的助推,制导系统导引,攻击既定目标的爆炸性毁伤武器。在历史上,首先研制并成功试飞的是三十年代末期的德国。
根据前世记忆,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曾经研发成功了多款各种类型的导弹,有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弹道导弹,反坦克导弹等。最为让人震惊的,在战争结束前夕,还试验过巡航导弹。
但是,为什么在二战史册上,对于德国使用这一大杀器,向敌人展开进攻的战例没什么印象呢?王栋先入了苦思冥想当中。
突然,一个名字在王栋脑海里产生了,他就是:冯.布劳恩,一个天才的火箭导弹技术发明家,后来为美国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凯瑟琳,你熟悉一个名叫冯。布劳恩的德国科学家嘛?”王栋突然问道。
凯瑟琳一愣,马上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