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战争初期多数城市遭到法西斯毁灭性打击,军工生产遭到重大破坏;兵源补充陷入困难,所以缺乏反击力度。
德国法西斯多年战争之后,尤其是进入四三年春季以来,穷兵黩武之下,军力日渐枯竭。再加上陷入持久战的泥潭,自然也出现了疲惫态势,因此一方缺乏反击力量,另一方也没能力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局自然处于僵持阶段,双方都无可奈何。
南欧和北非,盟军和得意法西斯军队也同样进入了拉锯战状态,但是优势正在向盟军一面转化,因为盟军的兵员以及武器装备正在不断增加着,而法西斯却正相反,两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后继乏力。
因为空军飞机和飞行员的青黄不接,德国法西斯对不列颠的空袭基本被迫停止下来,为英帝国的恢复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尤其是一系列大型兵工厂迅速得到重建;大量的附属国、殖民地军队迅速集结起来,大有成为后方兵营的趋势。
太平洋战场,从南到北也不断地进行着拉锯战。美日双方往往为了争夺一个小,而投入数千上万的军队,进行反复的争夺,战斗异常惨烈。
因为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大大制约了美军陆战部队的调集,上百万军队被牵制在北部战线,尤其是西海岸,和西北内陆,因为那里集中了上百万鬼子精锐,时刻都有向东,向南进攻的可能。
美军尝试过几次进攻,但是对方的防守太过严密,而且武器装备也在不断提升,即便是空中防御火力也与日加强,让美军飞机吃尽了苦头,损失很大。据统计,在过去的不到半年时间里,北方数座大城市遭到鬼子空袭数百次,尤其是大湖南面两座大城几乎化为灰烬,损失不可数计。
空军部队的损失总数已经超过五百架次,多数是被鬼子地面炮火给击落,所以合众国空军已经对于鬼子防区望而却步。
东亚和东南亚战场,在上半年时间,鬼子曾经发动了两大攻势。其一是从华北向南,一直到桂南地区,鬼子集中优势兵力,加上从东北战场败退的部分师团,在华北、华中、华南三大区块开始了大进攻,占领了部分国统区,直到九月底,攻势才因为后继乏力,加上中*民的英勇抵抗,逐渐退缩。
中南地区,鬼子主要进攻方向在马来和缅甸地区。殖民军将近十万人马,被鬼子三万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