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都在这儿了。”吴同知放轻呼吸,一板一眼地答道。
册子从掌心滑落,砸到桌上,发出“啪”的脆响。
韩榆嘶声,很是难以置信:“怎会如此?”
云远府
三十多万人,男子约有十六万,刨除男童和老人,正值青壮年的男子至少有十万。
十万人,读书科举的不过百,考中秀才的更是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有亿点点离谱。
吴同知原本是同知知事,为人安分守己,从未接受过青龙寨的贿赂,因此被知府大人提拔到同知一职上,开始了他高(lei)官(si)厚(lei)禄(huo)的崭新人生。
他在云远府几年,也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化,其中就包括年复一年稀缺的读书人,以及府试院试时空荡荡的考场,可谓感慨良多。
如今韩榆关注起这件事,吴同知既庆幸又钦佩。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外地人提起云远府,不再是“混乱”和“罪恶”,而是“太平”和“人才辈出”。
他庆幸韩榆的到来,也由衷地钦佩韩榆为云远府所做的一切。
“大人也知道,在您来之前,云远府是出了名的混乱,能保住一条命就不错了,寻常人家哪里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百姓生存艰难,匪寇猖獗,为了自保,教书先生陆续关停了私塾。时至今日,府城没有一间私塾,连个正儿八经的书斋都没有......”
吴同知说了许多,韩榆全神贯注地听,一边分析,一边在心里罗列计划。
该如何破解当下困境,第一步该怎么走,后续怎么做才不会引起百姓的抵触抗拒......方方面面,韩榆每一项都
考虑到了。
韩榆在册子上画圈圈,淡声道:“本官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吴同知顿了顿,壮着胆子问:“大人,那府学那边......”
韩榆把册子放到一旁:“等具体章程出来,本官会通知吴大人的。”
然后让他们累死累活,没日没夜地干活儿。
吴同知默默补充了韩榆没说出来的后半句,心中腹诽,面上恭敬地退下了。
......
经过一天的深思熟虑,韩榆很快制定好了相关计划。
“本官打算聘请学识渊博的读书人,在云远府各地开设官塾。”
“除此之外,本官准备在府城开设一家名为‘云远’的书斋,容纳天下品目繁多的书籍,读书人尽可前来借阅,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即可。”
“至于府学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