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太医瞧瞧啊?
不过, 老登的精神状态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至少生理状态是很稳定的。重臣们在外等候了,传旨的太监就招来了内阁阁老, 递过去一张皇帝亲笔御书的纸条, 大致写清了方才朝会上训话的要点,要内阁“从速议决”——白纸黑字抵赖不得;内阁奉承上命,与六部修改斟酌后拟旨定稿, 内库的九十万两银子便算是板上钉钉的入了账了。
当然, 老道士搂草打兔子,又在纸条中额外大谈什么太庙改革的“孝悌之道”,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言下之意昭然若揭——每年一百万两银子朕都咬咬牙出了, 朕的亲爹也该进太庙吃一碗冷猪肉了吧?
到了这个地步,内阁当然也没有不退让的余地。再说,飞玄真君暗戳戳在旨意中埋下这么一道伏笔,满朝重臣一一品读,反倒都生出了某种如释重负的松快感
——太好了,老道士还是那个自私虚伪视规矩如无物便宜占不够的老道士,朝政的事情还是在他们熟悉的摆烂轨道上运行。无论那种走火入魔或是磕错了金丹的癫狂后遗症多么严重,现在至少还没有改变老登刻薄寡恩的本性,他们的经验可以继续沿用,不用付出血的代价去磨合一个性情大变的新老登。
心态一变,看问题的角度就变了。在皇帝的臆症面前,区区太庙小事也无足轻重。夏首辅谢恩后收下这份诏书,招呼着六部的堂官去内阁议事,只是有意无意,漏下了礼部的大儒——修太庙改庙号的事情 ,按理是要各位学士主持定调。但在《元史》事件之后,朝野上下心有余悸,实在是怕了诸位大儒的神通了。
连高皇帝都被迫把个“贼僧”的帽子戴了上百年;各位要是在皇帝亲爹的庙号上动一点手脚,那大家还活不活了?
分工布置已定,朝中的大臣们沉默着各自散去,大概都要忙着赶回家中,与幕僚们秘密商议这惊天动地的朝局变化。穆祺颇有些恍惚着离开西苑的大门,还没来得及理清脑子里的一团乱麻,便被等候在侧的闫小阁老截住了:
“穆兄,以圣上方才的旨意,朝贡的局势怕要有大变化了!”
小阁老就是小阁老,即使皇帝已经颠倒错乱到了这样的地步,小阁老仍旧兢兢业业,不忘初心,牢牢惦记着他那点搞钱与搞权的大业。他方才通前彻后的想了一遍,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