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大安一朝的财政状况时, 史学界通常将朝廷的收入形象比拟为一条形如西文“m”的波浪线。大安高祖皇帝开国之初百废俱兴,在大力开拓荒地并鼓励生产之后,财政迅速从元末的凋敝荒凉中恢复过来,呈现一路上升的趋势;而至孝宗年间,以废盐政“开中法”为标志,随着政事荒废及体制运转的失灵,国库收入缓慢下降,虽经杨廷和、张璁等有识之士连番的改革,但终究难以挽回国力下降的势头。
到此为止,一切都很符合政治规律。如大安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外力介入,一个体制总是很难在内部改正自己的弊病。体制运转的失灵几乎可以算是根基上的顽疾,小打小闹的改革最多只能减缓恶化的速度,几乎是不可能恢复往日的荣光了。如此平稳的衰竭,直至财政崩溃,就是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宿命。
但之所以是“几乎”和“绝大多数”,正是因为在案例中多了大安这个绝对的例外。以现在的统计而论,大安财政的低谷发生于武宗朝前后,而在赫赫有名的第一次产业革新,或曰甲寅改革之后,国库收入便画出了一个极为惊人的增长曲线,在短短数年之内摆脱了一切消极影响,臻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飞玄真君:?!!!
真君几乎是倒吸一口凉气,本能的就想再仔细看看这要命文章的后续!
但下面呢?下面又没有了。飞玄真君拼命往下扒拉,只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可恶“偏差值不足”!
好好好,居然敢断在这里——你就这么打发朕是吧?!
皇帝一生行事肆意恣睢,除了大礼议中被杨廷和那个老登恶心过一次之外,平生哪里还受过这样的屈辱。于是霎时之间头晕目眩,真要被气得原地升仙。可惜任凭他原地红温破防之至,那本天书依旧是毫无变动,死活不肯再变出一个字来。
所幸,即使天书拒不显示下面的内容,仅存的这一点更新也足以激起飞玄真君万寿帝君无限的狂想了——什么叫赫赫有名的“甲寅变法”?今年倒的确是甲寅年,但飞玄真君可从来没有设想过什么变法呀!
而且吧,以天书的口气,这所谓的“甲寅变法”似乎评价还相当之高,什么“赫赫有名”、“前所未有”、“超越惯例”,委实是匪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