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军官扣我们的军饷,我们能找你们要吗?
平安、盛庸也犯难,八万军士,一百四十四万石粮食,折合七十二万两银子,两位就是把府邸卖了,裤子当了,也补不上这么大一个窟窿。
“我们把问题说清楚。”
张昺面色凝重起来,看向平安与盛庸,说道:“新军之策要走强军之路,所以,放军兵回去屯田劳作,一定不可取,是这样吧?”
平安重重点头,严肃地道:“绝不能让他们再种田!他们是我大明的军人!军人手中握着的,只能是长矛马刀!”
张昺坐了下来,端起茶碗,目光凌厉起来,说道:“好,现在我们就不要再讨论军士回不回去的问题,确定了,军士不回去!从这一刻起,所有的讨论,都要以军士不回去为前提,我相信,一定有解决之道!”
盛庸想说话,却被平安瞪了回去。
平安恭敬地请教道:“张大人,军士不回去,最大问题,便是卫所军士的屯田无人打理,田地一旦荒芜,没了产出,卫所征收屯粮时,如何应对?”
是啊。
没人种田,你总不能指望长出庄稼来吧。
卫所制要军士种田,新军之策要军士训练,一个军人同时干不了这两件事。
对啊!
一个军人同时干不了两件事,但如果再拉一个人过来的话……
张昺喝着茶,一口接一口,似乎喉咙有些干燥,总也无法缓解,将空了的茶碗放在桌上,沉默了会,张昺看着平安,严肃地说道:“那就找皇上要一个许可!”
“许可?什么许可?”
平安与盛庸连忙站起,同时问道,眼神中充满期待。
上架感言,惊雪谢过各位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每每回望历史,在烟云深处,有着无尽的故事。
一笔一划,经纬之间,勾勒与编织,形成了上下五千年的风华锦绣。
看向六百多年前的大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上位,不过四年,便被朱棣篡位。
惊雪不禁遐想,若时间线依旧在朱允炆手中,若可能,朱允炆不再采取热削藩,若我是朱允炆,大明帝国将往何方?
这便是《大明》创作的初衷。
真心希望这本《大明》,可以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盛世风采,也期待大家的点评与建议。
《大明》上架,感谢各位读者、朋友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也感谢主编小窗大大,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惊雪,支持《大明》,万分感谢。
第九十九章 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