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五丈距离传输,等到制出百丈长的线时,我们再进行一次测试,若依旧成功,我们便可以奏请朝廷进行六十里远程铺线与实验。”
宋断断忍不住击掌,畅想道:“如果六十里依旧成功,那三百里,五百里,千里,乃至万里,都可能成功!一旦此事做成,将会彻底改变历史!”
于谦看着两人,发自内心地感觉高兴。
为了这些实验,两人齐心合作,闷头进行了两年之久,终于制出来了镀锡铜线并成功用橡胶封装,并完成了手摇式电磁感应仪器的制作与眼前的电流感应指针仪。
虽说现在没有人清楚这东西到底有多少用处。
国子监研究,允许进行无用的研究,但想要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就必须说明继续研究下去可能出现的结果,比如应用场景、应用价值。
郭嘉乐不知道电能的应用场合与价值有多大,但很清楚,这是一个极新且具备迷人奥秘的领域,郭嘉乐希望通过创造电能来获得闪电的能力,将天地照亮,可这一项研究尚没有半点头绪,现在有限的电能根本无法点亮什么东西,至少郭嘉乐还没有做到。
但郭嘉乐最终还是找到了说服国子监的理由。
于谦想起郭嘉乐天马行空的设想,他竟想要制造二十六台手摇式电磁感应仪器,然后铺设二十六条线出去,接通二十六个电流感应指针仪,每一个线设为一个拼音字母,当指针晃动时,意味着传达出了一个字母,用这种法子,可以借助拼音的方式实现语言的传达。
国子监对这个惊人的想法很是震惊,在兵学院上课的徐辉祖听到之后,当即找到郭嘉乐,看过最原始的仪器之后,徐辉祖放出话来:“只管花钱,没钱了就找国子监要,国子监没有就找兵部、户部与皇上要,实在没人给钱,我给,哪怕是卖了魏国公府也要继续研究下去!”
徐辉祖并不是仅仅说句话那么简单,他将此事告知了兵部、五军都督府与一干公侯伯爵,联名二百余勋贵、将领、官吏,上书朝廷将郭嘉乐的研究列为最高秘密,并全力支持。
那是二月十八日的事,于是,出现了一个高度机密的“218”计划,只不过这个高度机密需要在外面进行,实在机密不起来,郭嘉乐又不想换个地方,习惯了国子监的地下室。
于是国子监匠学院便设了个规矩,对郭嘉乐的研究有了“三不准”,未经许可,不准打听,不准观察,不准翻阅文档。
于谦是“218”计划的参与者,曾提议使用玻璃封装铜线,虽然可行,但根本没办法用,不小心就摔碎了……
这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