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为剧本对群演生活的描写代入感实在太强了一点,不像抽离的观察者,更像是在写自己的体验。
不过她又想,或许是这个编剧太擅长与人共情。
但如果是李寒香写的话,那就好解释多了。
因为李寒香本就是群演出身,她二十多岁这段时间,就和剧本中的女主一样,在各种剧组打转,和别人争抢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秦尤看这份剧本第一页就被打动,就是因为那些台词和剧情让她回忆起了她上辈子,十年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挣扎。
如果不是她生来就自负,从来不信这世上有任何她做不到的事,或许她早就放弃这条路了。
李寒香也没有放弃,只不过,不像剧本中的女主角得到了意外的导演赏识,李寒香选择了另辟蹊径——给自己写剧本,让自己演主角。
她的第一个剧本——或者说是旁观者知道的她的第一个剧本,被估了个好价钱,但她主动压低了价格,就为了加一条条款进去,她要自己出演主角。
不过她最终还是放弃了,那部电影她最后一次演戏,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她就只写剧本而不出演了。
成了专职编剧后,她反倒有了比原先当演员时更大的名气。
胡文博告诉秦尤,李寒香是拿她当原型写的这剧本时,秦尤其实觉得这个女主角并不像她,更像李寒香自己。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秦尤对这个剧本的感觉很好。
她对这个剧本有无限的信心。
这份剧本保留了李寒香一贯的长处,但又靠题材补足了她原本的短板,她从前喜欢写的故事太普通,她能把普通的故事写出韵味来是她的本事,但不管怎样,大多数观众去电影院就是想看点自己生活中永远不会发生的事,而不是看人将自己的普通生活搬上大荧幕。
女主是籍籍无名的演员,这个身份既能发挥李寒香的优势,又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她写得再扎实再现实都没关系,观众本来就喜欢“演员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这种揭示嘛。
与此同时,剧本前八十多页维持了李寒香一贯的温吞,把所有可能的剧情转折都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