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川道:“赵叔,要是开学塾的话,咱们村里有多少孩子能来读书?”
赵永平想了想,道:“村里的孩子倒是不少,但不会全来,最多不会超过十个。”
李一程知道原因,再现在社会,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是半个劳力了,虽然不能干刨地锄草这些重活,但挖野菜,拾柴火,打猪草这些活儿都可以做了。虽然说读书的学费全面,但要让一个半大劳力啥都不干来读书,还是有很多人家是不愿意的。而且,笔墨纸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赵叔,他们不来咱们也不勉强。”
“你说的对。”赵永平撇嘴,“他们爱来不来。”
曾明川道:“就算十个孩子的话,我看西边的大房间比较合适,不过要把炕打掉。”
赵永平道:“打掉不费劲,几天就行了。”
李一程提出异议,“要是夫子没有地方住,是不是该把这个有炕的房间留给夫子?”
“夫子会没有地方住?”
赵永平显然没想过这个问题。
曾明川明白了李一程的意思,“咱们村里没有夫子,肯定要从外村请,如果离的近还好,他可以每天回去,要是住的远,他想住在这里,那就要给他留个睡觉做饭的地方。”
“如果这样的话……”
李一程转头看着两间厢房,道:“不如把两间厢房中间的墙打掉,把两个屋子合成一间,让学生们在厢房里学习,把正房让给夫子。谁来教书,谁就能免费住在这里,但他们只有居住权,等他们离开,这房子还是咱们村里的。”
赵永平眼睛亮起来,“一程这法子好!这房子虽然不大,但在乡下也算是宽敞的。这事就这么定了!只是,要去哪里找夫子?”
曾明川道:“赵叔,等我回去给县令大人修书一封,让他帮忙在城里和各个村里张贴招聘夫子的启示,每年束修十五两银子,免费住宿。”
“你不是说拿出二十年银子吗?”赵永平心道,他这是变卦了?应该不会。
曾明川笑着道:“剩下的五两,我想当做奖学金。在学塾里成绩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