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朱翊钧感兴趣的正是这个新政,他拿出一张纸,一边看,一边将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冯保走到他身旁,低头一看,只见纸上写着醒目的四个字——“一条鞭法”。
朱翊钧合上奏章,问冯保:“大伴,这是什么意思?”
冯保拿起那封奏疏随意翻了翻:“这上面没说吗?”
朱翊钧说道:“只说是一种新的赋役改革,没有展开具体说,我看得不是很明白,只知道触及了当地士绅权贵的利益,阻力很大。”
说到这里,朱翊钧忽的灵光一闪:“这……会不会才是这么多言官弹劾海瑞的真正原因。”
冯保看着他,十来岁的孩子,竟然能有如此深层次的思考,实在了不起。
他笑道:“我想,关于这个‘一条鞭法’,由张阁老来给殿下细讲,最合适不过。”
朱翊钧歪头:“为什么?”
“因为这就是内阁给海瑞的任务呀。”
于是,第二日进讲结束,老师没有拖堂,学生倒是把老师留了下来。
朱翊钧拿出海瑞的奏章,对张居正说道:“我对这个‘一条鞭法’不是很了解,张先生可以给我细讲一下吗?”
他才十一岁,连大明帝国现行的赋税制度都还没有搞明白,竟然会对“一条鞭法”感兴趣,这让张居正十分意外。
意外过后,仔细一想,朱翊钧就是这么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只要他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一定要刨根问底,弄明白为止。
他能对新政充满好奇心,这对于张居正来说,求之不得,他要听,张居正自然要细细的给他讲明白。
“殿下可还记得,上次,咱们在讲清丈土地的时候,提到了黄册和鱼鳞册。”
朱翊钧点点头:“记得,黄册以每户登记人丁,鱼鳞册则是绘制了各地的农田。”
“没错,所以大明的赋税及徭役制度主要就是以黄册和鱼鳞册为根据。
”
“首先是田赋,也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