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坦,只想占更多便宜,不是真的想造反。
现在好了,便宜也别占了。为了反对推行新政,搭上祖宗积累的财富和一家老小的性命,不划算的。
有识时务的,自然也有头铁的,要誓死捍卫自己的利益,和朝廷对抗到底。但由于独木难支,胳膊始终拧不过大腿,最后也不得不屈服。
那个叫程任清的婺源县生员,他也以为自己死定了,最后却判了个斩监候。
没过几日,锦衣卫又逮捕了一人——事情的源头帅嘉谟,成为本案中最特殊的犯人。
他自认为是为民请命,做了件大好事,最后也被抓了。
可是他没有斩首,没有坐牢也没有流放,而是被押解进京。
不是南京,是北京。
说的是有贵人要亲自审问他。
事情解决速度之快,令朱翊钧难以想象,整个过程,朝廷丝毫没有给当地乡绅协商的余地——此前已经协商太久了——而是刀刀见血的解决问题。
不仅平息了“丝绢”案,也顺利在当地展开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继而为整个江南地区推行行政打开缺口。
朱翊钧感慨之余,也学到了许多,凡事先商量,协商不成便不能再和稀泥,手段一定要强硬,擒贼先擒王,搞定了带头的,下面的人自然不敢再闹事。
张居正笑着看他,眼中流露出的,是家里那几个小子从未感受过的慈爱:“殿下,我答应你的事情,办到了。”
“嗯!”朱翊钧看着张居正,满眼闪烁着星星:“张先生真是太厉害啦!”
张居正又道:“案子解决了,殿下是不是也该安下心来读书了?”
朱翊钧抽出一张纸,摆在书案上。张居正垂眸看去,惊讶道:“这是太祖高皇帝御笔的《大宝箴》?”
“不是呀,这是我写的!”朱翊钧仰起头,调皮的冲他眨眼,“不过是照着太祖高皇帝的字迹临摹的。”
张居正说道:“此篇乃是,幽州记事张蕴古在太宗即位之初进呈的一篇奏章。”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