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349节
朱翊钧拿过来翻了翻,不认得上面的字也就算了,连写字的纸他都没见过。好在文字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图稿。
光是看图,朱翊钧也能猜个大概,手稿上的内容涵盖医学解剖、建筑水利、天文星象、还有一些石头。
朱翊钧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有译文吗?”“有!”
这卷手稿是意大利文,冯保为了将之翻译成汉文,费了不少力气。
后来,冯保又向朱翊钧提起一个人,名叫威廉·吉尔伯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英国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家。
这一段话里面,朱翊钧只听懂了“御医”和“博士”两个词,但这个博士和太学里面教书的那个博士还不一样。
冯保一一向他解释,什么是剑桥大学,什么是皇家科学院,什么是物理学。
冯保提到这位威廉·吉尔伯特,并因为他在医学上有多高的成就,而是他在电学和磁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
看完了那份手稿,听了冯保的介绍,朱翊钧意识到,这些西洋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发现。
这些年来,因为朱翊钧的重视,大明也涌现出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比如李时珍、帅嘉谟、陈实功、徐光启、朱载堉、程大位等等。
既然人家有皇家科学院,那大明也不能落于人后,朱翊钧决定在太学之外设立全新的弘学馆,专门研究数学、物理、医学、天文、建筑还有火器等学科。
朱翊钧家的二皇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周游列国。
朱翊钧拎着他的耳朵送进文华殿的厢房:“书读不好,出门只会被人骗。”
老朱家以前,除了皇太子,别的皇子公主都当猪养。现在不一样了,个个都要读书,就连潞王的孩子也逃不过送进宫来读书的命运。
潞王大婚之后,许多大臣上疏让潞王就藩。朱翊钧掐指一算,就藩要给他修建王府,指派太监、宫女、侍卫,还得发放禄米,把藩国的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