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的作工坊也费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请人大半个月什么都弄好了。
薛舟颔首,见他没说什么五千坛太多之类的话,“这是自然,五千坛不是少数目。三千坛可以在十一月中旬之前交货,剩下的年后交。”
这样商队路过正好带走一批,事实上他们商行的本部并不在阳东县,而是在京城,阳东县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分行,要不是这样,只凭着阳东县他们也没办法开这么多分行。
贺晏估摸了一下时间,应承下来后,竖日一早俩人便直接去县城签契约过了红契。
五千坛看着多不胜数,拿到手的一半订金却是正好一百两,也就是他们店内营业额的一半多。
只不过这是一次性的。
拿到契约,和那张一百两的银票余满来回翻看,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真的银票,“贺大哥,五千坛呢,我们得赶紧动起来了。”
眼下可顾不上买店铺了,还是把工作坊安置下来,说不准明年就能买下两家店铺了。
贺晏将银票和契约放好。
俩人和店里交代一声,有事来让余时仁拿主意后,便兵分两路,一人去施工队,一人则去回村子找大伯商量买地,顺便去定陶罐。
作工坊的地段是在离着村子不远处的空地上,之前小冬他们就是在这里被拐,后面大家就把这片林子给砍去了大半,免得有树木遮挡,又发生了一些大家不能接受的祸事来。
眼下这段地离着稍远,但地势平坦,建起房屋来也安全。
施工队风风火火到来,贺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画的房屋平面规划图递给工头看。
工头看了直摇头,根本看不懂,就跟鬼画符一样,而后在贺晏的讲述下,工头修修改改,画出了一张来。
整个施工队就按照图纸上,挖地基打地基……
贺晏他们从村里来回奔波,几天下来就瘦了几斤。
余冬见了很是心疼,便央求着说,要自己去书院。
“不行,自己去书院怎么行。”余满第一个反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