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俊,也就只好乖乖地把都督宝座让给自己了。
其实,对都督宝座虎视眈眈的,还有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就是年仅二十七岁的军事部长尹昌衡!
原来,在赵尔巽和赵尔丰两兄弟的培养和大力提携下,尹昌衡在川军中逐步崭露了头角。
年轻的尹昌衡秘密参加了袍哥,又兼能说会道,善于拉拢人。
清军中不少人都参加了袍哥,尹昌衡作为袍哥兄弟,逐步成了清军中川籍军人的领袖。
由于朱波澜是外省人,由他担任统制官的十七镇新军中,军人主要来源于四川。
而军官则基本上是朱波澜带来的客籍人,川籍军人认为朱波澜看不起四川人。
因此,新军中川籍军人对朱波澜等外省人十分看不惯,排外思想非常严重,曾指名道姓地叫骂外籍军人无能。
尹昌衡趁机在川籍军人中间煽风点火,希望能把朱波澜赶走,由自己来统领全军。
蒲殿俊为了调和川籍军人和客籍军官之间的矛盾,便决定起用尹昌衡,任命他当了军政府的军政部长。
尹昌衡依仗有大量的袍哥兄弟撑腰,当了军政部长仍然不满意。
他踌躇满志,要当镇统,要直接领兵,否则军政部长就是一个空的头衔。
由于朱波澜当副都督和十七镇的镇统,是赵尔丰签订的《四川独立条约》里规定的条款,一时还动不了他。
于是,尹昌衡便怂恿川籍军人向蒲殿俊提出,在新军十七镇以外,再增扩一个镇的军队建制。
由尹昌衡兼任镇统,以安定心怀不满的川籍军人。
尹昌衡希望真正抓到军权,可以寻找机会,随时赶走朱波澜,由自己来担任统管军队的副都督,甚至直接担任都督。
可是蒲殿俊和朱波澜商量后,对尹昌衡的企图有所防备。
蒲殿俊以兵员和饷械尚需筹备,只能在以后逐步解决为由,拒绝了增扩一镇新军的请求。
于是,尹昌衡大发脾气,带了几个川籍军官来到参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