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这不是开天下之大例嘛?以后谁手握重兵,都能造反,所以文人就需要为朱棣的成功找一个挑不出问题的原因,所以就有了这场神风吹断李景隆帅旗之事,文人把朱棣的成功归咎于天命。】
“呵,文人不懂兵。倒是以笔将错误的事流传千古。”
朱棣讽刺继续道:“我能成功,岂是靠天命,若是天命定我,便无需我起兵造反了,为何不给我的父皇入个梦,只说皇位该给我坐了。”
朱元璋闻言,嘴角一抽,但也深有同感,他是一个大老粗打下的天下,对文官的好感也不多,文人就喜欢什么天命所归、之乎者也的,要他说,直接干便是了。
第16章
【话说回燕军被包围时,朱棣打出的这场绝地反杀的王牌,便是精骑大纵深迂回背击战术。
这一战术说起来简单,很多将领都会用,在仅有朱棣在这危急的时刻,还能够指挥几千人的庞大编队使出来这一绝地杀招,这一招需要及其可怕的组织度,以及将与兵之间的极度默契。
很显然,燕王朱棣与他的将士、兵马便有这样的默契,因为这些兵马都是一次次燕王朱棣身先士卒带出来的。
朱棣和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带上所有的中军预备队,也就是朱棣的亲卫加上三千营和一些蒙古贵族的骑兵,加起来约莫是七千骑的数量。七千的数量在这场白沟河之战中,根本就是小意思。
朱棣和朱高煦带上自己最核心的预备队,开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及世界战争史上都极为罕见的一次行动。
朱棣父子俩经过分析,在这包围住燕军的朝廷军里,李景隆的右翼军也就是最先攻打燕军左翼和后军的辽东铁骑、山西边骑,虽然很厉害,但他们一开始就从朝廷右翼处直接迂回包抄燕军的左翼、后军,到现在已经是负担很沉重了。
或许应该说这里的战线比较空泛了,那么这里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这里最有可能撕开朝廷的边防线。】
朱标:“看来四弟说得对,撕开朝廷军的防控是唯一方法了。”
朱棣没有那么乐观,“七千兵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