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荆轲刺秦”这个故事里鲜为人知的第一计划。】
赢政听完天幕所讲,当年觉得那些不对劲的地方终于明了了。
但他此刻眼神里尽是蔑视,嘲讽道:“燕国太子丹,蠢不可及。”
李斯拱手附和,“太子丹定是想要效仿曹沫劫持齐桓公那般。”
“朕可不会是齐桓公。”
【至于为什么太子丹等人会想出第一个计划呢,这个计划可能是受到春秋时期,曹沫劫持齐桓公这件事的影响。】
赢政心道:果然如此……
【当时的曹沫就是用匕首逼着齐桓公,威胁他签下一份退还各国土地的契约,后来齐桓公在生命不保的时候无奈只能签下,但后来契约书要履行的时候,齐桓公就不愿意履行了。
但齐桓公身边的管仲制止了他,说要守信,不能做这些失信于人的事,这样的话会导致天下诸侯再也无法信任您,会损伤您的威信。就这样,曹沫这边三次打仗失败被割让的土地也都被还回来了。
太子丹想要的也是如此。但是只能说太子丹想得太过天真了。为什么呢?
因为即便荆轲真的取得了这份契约,他也不可能走出咸阳宫,不可能走出函谷关,也不可能通过陈兵几十万的秦国边境线呢?这是外在的原因。
另外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即便赢政签下来这契约书,即便荆轲安全回到了燕国,赢政也不会固守这张毫无约束力的契约书。
赢政可不是齐桓公,李斯也不是管仲啊,最重要的是,春秋不是战国,这两个时代虽然我们一直都是连着讲的,但春秋和战国的社会道德感和价值观是完全不一样啊。
随着频繁的开战,这两个时代在这道德感和价值观这两个方面被划开了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春秋时期,以齐桓公为代表的春秋五霸,以及贵族等等做事是有底线的,他们行事是不会落下把柄的,一旦你这个人行事中有令人诟病的,那么这个人的威信便会受到损伤。
举个例子啊,春秋时期的宋襄公*1就是如此,这个人行事在那个年代说是高洁,但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迂腐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