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八年自春及夏,庐濠巴普彬疾疫。
贞观二十二年九月,卿州大疫。
房玄龄硬着头皮,“陛下无需忧虑,天幕说了,大唐处理得很好。”
李世民声音低沉:“再好,百姓也是遭了大罪啊!”
【在唐朝建立之初,地方政府是没有设置官方医疗机构的,但李世民上位之后,在贞观三年的时候,他非常有先见之明地在地方设置了医学,设立医学博士以及医学生。
他的这一举措,在未来的贞观年间疫情爆发之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疫情爆发之后,各州县原本便有部分由官方政府培养的医学生,这些医学生迅速对疫情做出反应。
但由于医学生的培养相当不容易,所以总体来说地方上的医学生数量还是相对偏少的,所以李世民无一例外采取了中央朝廷派遣医生携带药品前往疫区治疗的措施。
李世民能够调动的救治力量主要出自太常寺下的太医署。
太医署当时的编制人员大约有341人,虽然无法与我们现在的医生数量相比,但是相对比起地方政府拥有的医学生来说,已经算是相当庞大的数字了。
而太医署每年也都储备着药品,用于治疗疾病,《新唐书》中便有这样的记载,“岁给药以防民疾,凡陵寝庙皆储以药”。
贞观年间六次疫情都没有对唐朝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可见大唐在面对疫情上面必定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因为太宗皇帝对疫情非常重视,处置及时果断,所以在疫情还没有四处蔓延的时候,就将其控制住了。】
听到这里,无论是李世民、群臣、还是大唐百姓纷纷都松了一口气。
武德初年,六年,大唐都爆发了疫情,特别是初年的时候,还是在关中地区爆发的,当时可是死了数不胜数的百姓。
直至今日,百姓想起来心里都发慌。
李世民一脸严肃,“也不用等到贞观三年了,传令下去,长安以及各州县都立即设立地方官方医学馆,凡入馆学医者,衣食住行都由国家承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