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历史上这样极度自信、极其优秀的君主是非常少的,很幸运,魏征恰恰遇上的便是这历史长河中极为罕见的“千古一帝”。】
太极殿外。
太宗皇帝与魏征隔着朝臣默默相望,君臣的默契在这一刻达到顶峰,一切皆是为了大唐,为了百姓……
太宗皇帝心道:朕作为统御万民的大唐天子,确实需要魏征在自己身边时不时地叨叨两句,随时替自己查漏补缺。
既然朕立志想要当一个空前绝后的明君,那就必须舍弃那些只会对朕阿谀奉承之人所说的阿谀奉承之言,接受魏征那听上去不那么舒服的逆耳忠言。
【其实太宗皇帝和魏征这对千古佳话,很大程度上是靠李世民达成的。
古人便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来忠臣易得,明君难有,便是如此。
因为如果换了其他的皇帝,那魏征可能没劝几次就直接被砍头了,也只有李世民才能给魏征提供这个舞台,才能成就魏征千古谏臣的美名。
但魏征能够达成千古谏臣的功名,他自身的能力和胆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魏征为什么非得走上这一条轻则丢官,重则丧命的“犯颜直谏”之路呢?他完全可以走一条相对轻松的路,做一个对皇帝唯命是从的人不也是很香的吗?
香!确实是香!但这条路仅仅适用于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这些一开始就追随太宗皇帝创业的元老级功臣。
但这条路不适合魏征,魏征之前是废太子李建成身边的人,甚至还经常谏言李建成早日除掉李世民,所以他的身份注定他如果只是随波逐流的大臣,那么太宗虽然会用他,但必定不是重用。
其次,魏征本人的志向也不会允许他自己成为这般庸碌之辈,他曾经和太宗说过,愿陛下使臣成为良臣,而非忠臣。
太宗皇帝便问他,忠臣、良臣又有什么区别。
魏征道,像关龙逢、比干等忠臣虽然忠于国家、忠于天子,但他们却空有其名,不仅使得自己深陷囫囵,也让君主落下残害忠良的恶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