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喜欢读兵书,并且精通骑马射箭。
就是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年轻跳出来了,他对刘秀说,我们不要跑,跑没有用的,我们可以发兵。
刘秀心里很愁,发兵发兵,问题是他手中一兵一卒都没有啊!
耿弇当然知道刘秀在忧愁什么,于是他拍着自己的胸脯道,你让我回上谷去,上谷的骑兵是天下一流的,我的父亲就是上谷的太守,我回去了,肯定能带兵过来,到时候咱们就灭了王郎,直取邯郸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简而言之,刘秀没兵,没问题,耿弇拼爹!
但是关于“发兵”的建议,刘秀最终还是没有采纳他。因为他不可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小集体大家伙的性命托付在耿弇这个才二十岁出口的小年轻身上。
更何况,刘秀还有家仇国恨没有报!】
刘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当时的耿弇多像朕年轻的时候啊,不知愁苦,敢拼敢打。”
那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带领着不到两万兵力却敢跟王莽的42万大军对干的小伙子了。
当时的他考虑得更多,耿弇是上谷郡太守的儿子没错,但……兵力是在太守的手中,自己什么都没有,人家是一郡的太守,对方要考虑的就更多了,郡内的百姓等等……
太守是不可能不顾后果,一股脑就带着整个郡跟你干啊!
毕竟当时上谷也是河北的地区之一,河北又被王郎把控着,这时候上谷郡要是发兵,那岂不是等着河北其他各郡群起而攻之?
他可不能顾着自己,而让人家小年轻的整个家族陷入困境中,这样的事情一次就够他承受了。
李通眼神微微闪烁,当年陛下不同意耿弇的观点,大抵也是怕他们家族像李氏家族一样遭遇灭门之祸吧!
耿弇笑呵呵地,虽然当时陛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他发觉陛下对他好像更好了,像对待亲弟弟一样对待他,还时时找他谈心,所以他当时微微失望的心情都消失了。
【虽然耿弇此时的发兵建议没有被采纳,但后来刘秀能够在河北翻盘和耿弇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