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不多,更多的是闯关东过来的移居户,随着工业落地,以职工家属区为据点,周边配套设施逐渐发展起来。
从乌苏撤离后,在领导的号召下,这里采用兵团结合生产的形式,关键时刻是战士,平时也要开荒种地。
经过几年发展,兵团农场规模非常可观,还有乌苏产的收割机。
于湛秋要高调,自然不会只站在地头看着。
她亲自驾驶收割机,来来回回,大豆‘欻欻’收割进机器,豆萁从另一边出来,金黄的大豆留在车斗里,这是一季大丰收,也是希望的田野。
记者不停变换角度拍照,摸出记事本在田间就开始记录灵感,回去必然要写一片赞美满溢的文章。
于湛秋见到报纸上的文章时,已经是三天之后,她坐在办公室喝茶呢!
“于湛秋!”
外面有人大呼小叫,还有人拦着那人要用强。
于湛秋起身出去看,就见一个不认识但是面熟的男人被保卫科拦着,见到于湛秋,眼睛一亮。
“于湛秋,我是你爸爸于文朝介绍过来的。”
于湛秋听见于文朝的名字,不免厌烦,不过她很乐意给别人错觉,让于文朝给郑月娥挡枪。
第250章 五零年代改写人生36
“让他进来吧!”
说着就站在走廊会客。
“你说你是谁介绍来的?什么意思?”
那人站在于湛秋面前,脸上带着一点矜持。
“我是华清池,你父亲于文朝没有写信跟你说起我吗?”
于文朝的确给她写过不少信,但是她都看心情挑着看,一次也没回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