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人听懂了豆花的话,让她坐到板车上,自己在前面拉着,飞快地跑起来。
街上还跑着许多这样的板车。豆花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板车,车轱辘很细,跑起来也挺快,和家乡的板车不太一样。
不同的是,家乡那板车是用来拉物的,而这种板车是用来拉人的。后来,她才知道,这不叫板车,叫黄包车。
车夫也算是好心,他把豆花拉到了一处军人服务社,告诉豆花,去这里住宿不花钱。
豆花没有急于进军人服务社住宿,她现在有些失望,沮丧地坐在马路牙子上叹气,就有一位年纪不轻的解放军,从服务社出来,关切地问她遇到了甚么困难。
这个老兵一张嘴,豆花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喜出望外。
这位老兵操着一口和她一样的家乡话,一听就是从黄土高坡上出来的。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豆花这下可是见到曙光了。她见到了亲人一样,把自己来上海找汉的事情,一古脑儿地告诉了老兵。
老兵听了后,撇了撇嘴,不假思索,肯定地告诉她,这个番号的部队以前有过,早就取消了,指战员都分流到了别的部队,也有转业到地方的,人员流动性很大,
豆花就对二棒痛恨起来,狗日的对她说了谎,告诉她部队的番号也是假的。
豆花越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泪眼汪汪的,无助地看着老兵,叫了一声:“大哥”,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老兵是个热心肠,又是从老区出来的,对家乡那块土地,见到的还是自己的老乡,就把豆花领进了军人服务社,先安顿她住下来再说。
这家服务社的设备有些陈旧,但看起来古色古香,很上档次。比如大厅里的水晶吊灯,雍容华贵,好有气派。走廊里都是枣红的纯木头地板,打扫的一尘不染,能照出人的影子。
老兵原来是这服务社的负责人,他领着豆花先到了前台,和服务员交代了几句,再领上豆花往她的房间走去。
在走廊的中间,迎面走来一个高大的汉子,老兵恭恭敬敬立住,问了句:“首长好!”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