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男儿,当有取舍。时逢朝廷多事之秋,汝早一日投身行伍,就有多一分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盖勋的到来,则是出于半公半私的心思。
公事,是在华雄提着贼寇头颅而归的时候,县里的小吏就上报了。作为官府的责任,他们需要核实华雄有没有误杀无辜。
杀人者死!
这是汉高祖刘邦还没有夺得天下时,就有的“约法三章”。
现在贼寇的身份核实了,他要来嘉奖华雄一番。毕竟大汉朝是以孝悌治天下的。作为太守,宣扬孝悌、嘉奖孝行是本分。
而私事呢,则是羌乱。
早在华立夫妇被杀的时候,他就跑去落门聚的渭水畔和夏育聊过一次了。
本着华立提过华雄有志投身沙场、为国效力的理由,又基于夏育对华雄的评价,让他觉得将华雄拉入行伍,也许能对羌乱有些帮助。
退一万步来说,只身去为父母报仇就能证明华雄有勇力了。再怎么不济,也能得到个冲锋之才不是?
当然了,出身官宦世家的盖勋,不会傻到落下,劝人不要为父母守孝的口实。
他就是很客观的,表达了自己几个观点。
其一,是忠孝不能两全。
黄巾之乱爆发,西凉守备空虚,正是用人之际。身为戍卫冀县十余年屯长的儿子,子承父志也是应该的。
其二,则是抛出了诱饵。
盖勋在嘉奖华雄的孝行之时,还是夸奖了他的勇武,说什么如此武力在郡里当个都伯(百人将)绰绰有余了。也话里话外的提及了夏育。说华雄作为夏育的徒儿,学过排兵布阵的本事,以后入行伍了肯定起点不低什么的。
有句话怎么来的?
人情练达即文章!
体现在说话的艺术上,是讲究心照不宣的境界。
听懂了的人,就知道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听不懂的人,就不是一路人,也没必要再去多费唇舌解释。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