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呐!”
单算上这一笔,给周自衡封个县侯都很合理,再加上江南农事,封个县公吧?
李世民正在这儿思忖着,就听得魏徵与李承乾在讨论商之一事。
李承乾:“魏公,从玻璃作坊来看,是不是能说商业比之农业,更能让朝廷和百姓富足?可为何从古至今,一直在重农抑商?难道是圣贤们错了吗?”
魏徵考虑了一番后才回答:“殿下,重农抑商乃是因为商业之利诱惑人心,如果不加以抑制,那所有的人都会跑去当商户,就没人种地了,朝廷自然要出应对之策。就如春秋时,管仲以鹿制楚,楚国人闻得养鹿可以获利,便全都去养鹿,最终导致楚国无人种地,粮食短缺,只能臣服于齐。
“且商人重利,为了逐利可以做出众多匪夷所思,甚至让人义愤填膺的事情,扰乱民心,也破坏治安根基。由此,圣贤才会说,小人喻于利,而君子喻于义。”
李承乾自然听过管仲的种种故事,他似懂非懂:“可若是如周寺丞这般,那又该归于小人还是归于君子?”
魏徵一愣,看着太子的确是迷茫的表情,他也不禁苦笑起来:
“殿下所说正是微臣这两年在思索的事情。原本朝廷设捉钱令史,充盈国库。但捉钱令史之法显然于民更为不利,损害百姓利益。而周十三郎的做法既解决了朝廷的困境,也解决了捉钱令史的隐忧。”
自从国库有大额进项后,捉钱令史这项特殊时期的产物就被谏官集体炮轰,然后叫停了。
魏徵也坦诚自己的迷惑:“从这个角度来讲,周十三郎实行的自然是仁义之举。其实,待他回来之后,臣正打算找他讨论一番。”
讨论商事的界限也哪里,然后他是否对商事太过看重?
后者一度让魏徵很是忧心。
李承乾立刻道:“魏公与周寺丞讨论之时,我可否旁听?”
魏徵怔了一下,看向李世民,看到对方轻微颔首之后这才点头应下:“自然。”
李承乾高兴极了。
待到魏徵走后,李世民摸了摸承乾的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