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说书人笑道:“这位客官莫着急,且听我细细道来。这关门只是一个临时之法,后面太医们自有妙招……”
其他等着听故事的酒客也鼓噪起来:“就是,你急甚!听着就是!”
那人嘟囔着坐下了,说书人继续开始讲他的故事,讲得那叫一个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听得下面的酒客们如痴如醉,一会儿轰然叫好,一会儿黯然神伤。
坐在二楼等着尝尝本地美食的赵阿眉等人越听越奇怪,看向徐清麦:“娘子,这不是在讲之前长安痘疮之疫的事吗?”
徐清麦前几天才刚给她们讲过呢,怎么这说书先生就知道了?
刘若贤笑道:“赵娘子有所不知,当时与我们一起被关着的病人里有一位文士,叫李百药。他文采出众,在时疫结束后给悲田院写了不少赞扬的诗赋。不过老师觉得这些诗赋在百姓中传播不易,便委托他写了这种白话故事。”
徐清麦想起趣事,笑了起来。
李百药一开始写了一稿,但徐清麦觉得还是太端着太文绉绉了,让他再改得通俗一点,这样如此反复了三次之后,李百药差点和她翻脸,现在在朝堂上看道她都飞快遁走。
对,他已经起复了,因为给悲田院写的赋被李世民看到,想起来大唐还有这么一位刚直的大才子,于是火速提拔他入了朝,做了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主要干的就是拟旨和写各种公文的活儿,非博学以及文采斐然之士不能担任,徐清麦想想他给自己写这么一大白话故事都觉得自己好像是真的挺委屈他的。
算了算了,回长安请他来家中多吃两顿饭,想必以后就不会躲着她走了。
赵阿眉听刘若贤讲了来龙去脉,夸赞道:“这个主意好,中间又穿插了一些遇到痘疮怎么办,平日要注意卫生这样的知识,百姓们能够听得进去。”
她也随徐清麦去了两次春巡了,参加过很多次徐清麦组织的卫生讲座。
怎么说呢?有的人的确是听着很认真,但也有一大部分人听了之后依然懵懵懂,不明白。但是说书这样的形式却能让他们听得更仔细,也更容易记住。
更何况这故事的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