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却变得严肃起来,对周自衡叹道:“你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啊,这分明就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
第249章
周自衡通过将作监认识了很多出色的工匠。有很多工匠并非将作监的人而是自由身,但会被朝廷抽调来将作监服役,往往是一两个月就结束。周自衡找到其中的一些人,和他们签订了条件优渥的契约,让他们留在自己的农庄里专职研究各种和纺织有关的器械。
不单单是纺纱以及织布,所有处理棉花和羊毛的流程和步骤,都可以研究是否能用工具和机械来替代。只要是能提高效率或者是优化成品,最后一经采纳,都能得到高额的奖赏。
“而且,只要你们最后制出了纺纱机或者是纺织机,都可以用你们的名字来命名。”周自衡放出终极诱惑,“如果是团队的贡献,那你们拥有为这台机器自主命名的权利!”
他鼓励匠人们与织娘们合作,成为小团体。
能够选上去将作监干活的都是手艺活已经十分出色的匠人,家境和生活水平其实都不错的。他们对金钱的渴望或许没那么大了,但对于扬名这件事却是很看重的。
而织娘们,也眼睛一亮——她们浸淫纺纱织布多年,对于这些机械非常熟悉,虽然不懂木匠活,但谁敢说她们对此没有自己的想法呢?
而且,周寺卿在农庄中给他们设置了很好的生活条件,吃穿不愁,住得也不错,让人省了后顾之忧。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整个庄子里的士气是很高涨的,所有人都十分积极踊跃。
弹棉花的机械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第一个成果。当然,周自衡根据后世看过的视频给了他们一些小小的提示。
康有德送来了整整好几大车的棉花,周自衡将大部分留给了织娘们让她们研究如何纺纱,一部分便打算来做个被子做个棉衣——这是最直观的可以呈现出棉花保暖性的方式。
于是,李世民与李承乾就兴致勃勃地看着工匠在用新纺出来的棉纱线在四方框架上变幻不同的方向拉网线。工匠在这样的注视下,额头都要冒汗了。
李承乾好奇地问:“这是在干什么?”
“在织网,太子殿下再看会儿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