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法司。却早惊动了郭子仪,他想:“昔年李白救我性命,大恩未报,今日岂容坐视?”遂连夜草成表章,次日即伏阙上表。其表略云:
臣伏睹原任词臣李白,昔蒙上皇知遇之恩,将不次擢用,乃竟辞荣遁隐,高卧庐山,斯其为人可知。
今不幸为逆藩所逼,臣问其?始而却聘,继乃被劫,伪命屡加,坚意不受,身虽羁困,志不少降;
而议者辄以叛人谋主日之,则亦过矣。
臣请以百口保其无他。白故有恩于臣,然臣非敢以私恩为由游说也。
事平之后,当有众目共见者可为援证。倘不如臣所言,臣与百口甘伏国法。
肃宗览表,命法司存案,待事平日察明定夺。后来永王磷兵败自尽,该地方有司拘系从逆之人,候旨处决,李白亦被系于浔阳狱中。朝廷因郭子仪曾为保救,特遣官查勘。回奏李白系被逼胁,与从逆者不同,罪宜减等。有旨李白长流夜郎,其余从逆者,尽行诛戮。至乾元年间,诏赦天下,李白乃得放归,行至当涂县界,于舟中对月饮酒大醉,欲捉取水中之月,堕水而卒。当时江畔之人,恍惚见李白乘鲸鱼升天而去,这是后话。正是:
有恩必报推英杰,无罪长流叹谪仙。英杰拼家酬昔日,谪仙厌世再升天。
此事表过不题。且说肃宗既以广平王为元帅,即欲立为太子。李泌道:“陛下灵武即位,止为军事迫切,急须处分故耳。若立太子,宜请命于上皇,不然后世何由知陛下不得已之心乎?”广平王亦因辞道:“陛下尚未奉晨昏,臣何敢当储副?”肃宗因此暂停建储之事。建宁王私语李泌道:“我兄弟俱为李辅国、张良娣所忌,二人表里为恶,我当早除此害。”李泌道:“此非臣子所愿闻,且置之勿论。”建宁不听,屡于肃宗前,直言二人许多罪恶。二人乃互相谗谮,诬建宁欲谋害广平,急夺储位,激怒肃宗,立即传旨,赐建宁王死。李泌欲谏阻,已无及矣。可惜一个贤主,被谗殒命。想肃宗居东宫时,为李林甫所忌,受尽惊恐,岂不知戒。今巨寇未灭,先杀一贤子,何忍心昧理至此!后人有诗叹云:
信谗杀其子,作源自上皇。肃宗心忍父,可怜建宁王。
不记在东宫,时恐罹祸殃。何个循故辙,谗口任翕张。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